3.滤过膜是肾⼩球滤过作⽤的结构基础。有三层结构组成:内层、中间层、外层
有效滤过压是肾⼩球滤过作⽤的动⼒。
影响肾⼩球滤过的因素:
有效滤过压:肾⼩球⽑细⾎管⾎压、⾎浆胶体渗透压、滤过膜的⾯积和通透性、肾⾎浆流量滤过率:是衡量肾功能的⼀个重要指标,正常成⼈安静时约为125ml/min.
滤过分数:肾⼩球滤过率与每分钟的肾⾎浆流量的⽐值。
肾的⾎浆流量中,约有19%有肾⼩球滤过到肾⼩囊内形成了原尿。
重吸收具有选择性
部位:近端⼩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最多,数量最⼤,因⽽是各类物质量重吸收的主要部位。途径:跨上⽪细胞(主要)和细胞旁途径。
⽅式:主动和被动
⽅向:同向转运、逆向转运
⼏种物质的重吸收
1.Nacl和⽔的重吸收:主动形式
重吸收的Nacl约占滤液中总量的20%,⽔约占15%
2.O的重吸收是以CO的形式进⾏重吸收的。其重吸收是与上⽪细胞的Na–H交换联进⾏的。
3.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管(主要在近曲⼩管)
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糖浓度。(名词解释)
葡糖糖的吸收极限量:⼈的两肾全部近端⼩管在单位时间内能重吸收葡萄糖的最⼤量。
肾⼩管和集合管主要能分泌
这对保持体内的酸碱和Na K平衡具有重要作⽤。
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外髓部渗透压的形成:是由髓袢升⽀粗段对Na的主动重吸收和对Cl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所致。
内髓部渗透压的形成:是由尿素及其在循环和Nacl共同形成的。
抗利尿激素:主要通过提⾼集合管上⽪细胞对⽔的通透性,增加⽔的重吸收⽽发挥抗利尿作⽤。其分泌和释放量的多或少,决定了体内时处于抗利尿或利尿的功能状态。正常⼈体,⼀般都处于抗利尿状态。
醛固酮:由肾上腺⽪质球状带的细胞分泌。
主要作⽤是促进远曲⼩管和集合管上⽪细胞对Na的重吸收,同时促进CL和⽔的重吸收以及K的分泌,因⽽具有维持Na/K平衡和维持细胞外容量稳定的作⽤。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管紧张素系统和⾎K、⾎Na浓度的调节。
第九章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受器的换能作⽤
感受器能把作⽤于它们的刺激能量转变成感受神经末梢上的神经冲动的作⽤。
感受器的编码作⽤
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刺激部位、强度和速度等)转移到感受器电位及传⼊动作电位的序列中的过程。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概念:以固定强度的刺激作⽤于感受器时,传⼊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的现象。
分类:
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对功能长期监测调节
⼈眼的折光系统:
⾓膜房⽔晶状体玻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