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天,小荣忍受不了教官的“挑剔”,把帽子一扔,离开了军训队列。
而在宿舍,小荣与其他同学住在一起也很不适应,经常为一些小事跟其他同学发生争执。
一天深夜,睡在床上的小荣忽然尖叫一声,把熟睡的同学吓醒了。
辅导员问及原因,小荣说:“我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罪,总觉得天花板就要塌下来……”
案例分析:与中学的学习生活相比,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了显著的变化。
面对新环境,许多高职高专新生难以接受和适应,尤其是在家中被父母溺爱、独立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
案例中的新生小荣显然是对学校新环境的不适应。
在家时小荣父母一直对她宠爱有加,致使其缺乏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当环境改变,小荣须独自面对大学生活时,她则无法适应。
案例三:
小林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却未能如愿。
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而且整夜失眠。
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案例分析:在高校学生中存在抑郁现象的也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
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
小林就是这样变得抑郁并患上抑郁症的。
有抑郁情绪的同学还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物上,例如网络。
要缓解抑郁症状有赖于当事人的积极调控,也需要周围的人帮助
案例四:
农村姑娘小谢兴高采烈地来到某高校求学,在她“发现”其他同学嫌她土气,不愿理睬她后,她感到很难受。
上课时,她总是低着头,不吭声;走路时,她总觉得自己被包围在同学们蔑视的目光和嘲笑声中,以至于身心憔悴,睡觉时噩梦不断。
几次想退学,可又觉得太可惜,对不起父母。
她感到每天都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度过。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个女孩的自卑,其实同学们并没有瞧不起她,也没有嘲笑她。
只是她在潜意识中总和别人相比,而且又过于敏感,自己觉得不如别人,所以产生了自卑心理,总认为别人的谈笑是针对自己。
建议她客观地评价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积极地与同学交往,她就会发现自己以前是自寻烦恼。
案例五:"我该怎么办”
进入高校以来,小涛能力出众,被老师委以重任.就在小涛暗自高兴时,室友却慢慢疏远了他.每当小涛回到宿舍,室友的谈话就戛然而止,问缘由,说:"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小涛主动搭话,他们也总拿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现在,室友们无视他的存在,几乎不和他说话,为此,小涛痛苦不已.
案例分析:小涛被孤立,不能很好地融入宿舍这个小集体,一方面源于室友的嫉妒和不服气,不把他看成集体中的一员,排挤他;另一方面是因为小涛不能站在室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宿舍人际关系一直是困扰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问题,当前很多高职高专学生不能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导致郁闷和孤寂,甚至发展成宿舍焦虑症.
案例六:"性格懦弱者如何与人交往
小玲,大一女生,在宿舍里和年纪最大的小敏是上下铺.小玲在班上学习成绩中等,为人胆小,性格懦弱,不爱说话,宿舍里总是有两个同学大声斥责她,以为她不生气.其实,她心里很难受,又总是没有勇气说出来.这一天,"小玲,小玲,你怎么又把鞋放我床底下……"小敏对着小玲大叫着."我,我,我就放了,怎么啦我睡上铺,不放那儿放哪儿"虽然声音颤抖,但小玲还是紧绷着脸,终于忍不住顶撞了小敏.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小玲……
案例分析:像小玲这样既害怕得罪同学,又为自己的懦弱而苦恼的人在大学校园里并不少。
其实,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尊重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前提.性格懦弱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尊严。
要克服懦弱个性,从观念上强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在交往中,既要作出适时的,有分寸的忍让和妥协,但也要有一个限度。
交往中过多的退让只是强化了别人不适宜的行为和态度,相当于教会对方不把当事人的感受放在眼里。
案例七:"小心眼"
小翠,女,某大学一年级学生.自述由于自己爱计较,也就是有些"小心眼儿",往往为了一点儿小事,哪怕是同学的一句玩笑也会生气,因此,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经常闹别扭,弄得大家都很不开心,自己心里也总是不能平静,总想着那些细枝末节,放也放不下,很是烦恼,为其所累.其实她自己也不想这样,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案例分析:有小心眼儿的人,多半是由于神经系统过于敏感,有些杞人忧天,小题大做,庸人自扰。
小心眼儿"的人往往患得患失,吃一点亏就如鲠在喉;特别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行,总感到是针对自己的。
本案例中的小翠,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有主动求变的意愿.那么她首先应懂得人际交往的互酬心理,即不要只想到自己的私利,生怕自己吃亏,甚至还想从交往中获取好处.要明白自己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因此应遵守人际交往的宽容原则,学会"待人以宽",豁达大度,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必过于计较;其次,要避免"自我中心",缩小"自我",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总觉得事情是有意针对自己,即使确是针对你而来,也不妨宽容大度地解决;再次,应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因为人的"心眼"与其知识修养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