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
A.孔子B.孟子
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C】
A.分析B.综合
C.比较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D】
A.观察力B.记忆力
C.想象力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C】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A.阅读法B.讲授法
C.议论法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C】,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B】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听、说、读、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超前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4、1903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重道轻文和文道分离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谋篇、立意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瞬逝性、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