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有3点:
1.1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
因此,教师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和点滴进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
1.2要多和他们交流,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习惯。
这是教育技巧与方法的基础和源泉,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才能高效的接收你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情感教育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也承担起了推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
2.加强班级管理,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利用自己是班主任的机会,选拔一批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起到带头的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如果班干部们能够起到真正的带头作用再加上自己精心的管理,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这样的话,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3.抓好教学常规,把握好"备""教""批""复""考"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3.1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工作行为,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
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备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作业布置等),还要备学生(包括知识现状、接受能力、性格爱好和努力程度等因素),要做到一切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2上课(教)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我们常说:"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
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努力程度,所以上课的方法很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尽量采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及时对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②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不相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渠道收集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③落实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这样的指导思想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又把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3批改作业和试卷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对学生存在的普片性问题要及时进行讲解,将其纠正。
3.4复习可以查缺补漏。
教师组织复习时,要有针对性,对优生则要提高要求,拓展其思维,使他们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个别后进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引导他们认识到知识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学习知识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3.5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
考试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的知识,还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