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各个学院的教学工作是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和监督的。
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也都是按照教务处下达的工作计划执行,学院的领导因工作繁忙对教务处每时每刻布置的工作可能并不是及时了解,对教学秘书的工作情况也常常忽视。
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明确教学秘书的工作范围,使教学秘书找到工作后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更好地起到教学处和学院教学工作桥梁和纽带作用,应该由教务处领导直接管理各个学院(系)的教学秘书,这样也可以横向比较教学秘书的工作业绩,对年终评优也会给教学秘书公正的待遇。
3.提高教学秘书工作地位,设立奖励机制
教学秘书工作常被认为是日常的重复性和事务性工作,工作成绩不被广大教师和学生认可的现状是与学校的现行体制分不开的。
学校应该从行政职务、权力和待遇上提高教学秘书在学校中的整体地位。
在行政职务和权力方面,笔者认为,教学秘书应有一定的自主工作权利,不能永远处于被动服从命令的地位,教学秘书应该有明确的权力范围,这样工作起来更加方便。
在待遇方面,如果实行教学秘书专职化,教学秘书将没有讲课费,应该增加一部分补贴,使教学秘书的工资水平达到同等职称专任教师的平均水平。
教学秘书岗位也应该设立奖励机制,在评定职称时将教学秘书这方面的得奖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才能激励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和信心。
4.根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增设教学秘书
随着高校扩招和评估工作的深入进行,按照各学院教师数和学生数来增设教学秘书已经势在必行。
首先,教学秘书的工作强度确实随着学校和学院(系)的规模的扩大而在逐步增强,繁忙中出现差错的比例会相应增大。
其次,很多精细的工作有一个帮手协助监督和检查不但会提高效率,还会提高准确率。
如工作量的计算、期末考试的安排等。
最后,按照各学院教师数和学生数来增设教学秘书是比较科学的,即每个教研室的教师数量是按照本教研室的课时量确定的。
5.组织定期培训和学习
改进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5
一、重制度,勤督促,常规管理精细化
教学质量的高低源于平时的积累。
所以,保证质量就要从最基础的常规教学工作抓起,只有重视了教学的课前、课内、课后等各个环节,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单元检测上着手,认真细化内容、目标、措施、策略、评价等,保证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有章可循,才能切实实行精细化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1.要细化教学管理制度。
结合农村学校实际,要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细化,让教师明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
例如我校顶层设计了教育教学“网格化”管理制度,构建了学校-教研组-年级学科组管理体系、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研体系,做到“岗岗有职,人人有责”的管理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责任上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核心力量,着力打造上下联动的教育格局。
2.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
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外,效率求在课内。
通过每周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案检查、作业检查、集体备课等形式,强化教师对课标、教材、教法、学生、教具等课堂因子的深挖细研。
做好不同观点的汇集、提炼,成果教案的有效推广、利用等,通过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凝聚,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3.要强化领导巡课和随堂听课。
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常规和教学效果的检查与指导,要把教学监控的重点放在领导巡查和推门听课上。
在学校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中,明确了学校领导在教学管理中的规定动作和内容,通过每学期校委会对领导的量化考核,强化学校领导对听课、巡查等教学常规的督导,从而促进教师把可讲的内容讲得更精彩、更实在。
二、重实效,勤研究,校本教研精细化
校本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要有效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就要以校本教研精细化为抓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走教育科研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为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1.要坚持开展好三课活动。
“三课”是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
立足“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通过备、说、上、评系列活动,有效开展教学精细化管理。
学校要全面落实新教师上“汇报课”,解决教材关,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青年教师上“展示课”,把课改成果以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全体教师追求“理想课堂”,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2.要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要把科研课题研究纳入常规化管理范畴,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为目的的课题研究活动。
鼓励以骨干教师为龙头,针对课堂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建立“一人一题”、“一组一题”的校本教研模式,做到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