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内容,作为教学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将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改进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7
一、教学评价的目的明确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首先要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从功能来看,教学评价具有包括选拔和管理在内的附加性功能。
此外,还有本体性功能,包括:
1.导向功能。
通过教学评价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从而引导教师对课堂中的教与学进行及时调整。
2.发展功能。
即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3.激励功能。
教学评价的结果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肯定性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心理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努力学习的心态;否定性的评价可能使学生形成紧张心理,但适度的紧张也可以产生激励作用。
4.教学功能。
课堂上的各种测验、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教学评价具有教学功能。
而教学评价设计的最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一点,从各科的课程标准中可见一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的”。
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评价应紧密围绕核心素养这一目的来展开设计。
二、教学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谁来评价。
在新课改之前,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或教育管理者,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化的问题。
新课改以来,教学评价的主体要向多元化发展,由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拓展到学生、同伴、家长等人群。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评价,根据自定的学习目标和完成情况反思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并调整自身。
除了自评以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在学习中建立新的伙伴激励机制。
这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至关重要,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也有巨大影响。
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同伴评价,都是让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或同伴的学习进行反思,检查回顾学习的起点、过程、成果、困难、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对当前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明确下一步学习方向。
例如,教师要提供细致的描述性反馈,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讨论;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习和进步情况,并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议。
而让家长参与教学评价,既可以建立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又可以让家长更全面地认识孩子的发展情况,把关心孩子的着力点放在适当的地方,与学校教育、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协助教师展开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当然,在教学评价的主体多元化的倾向下,教师仍需在上述不同主体的评价活动中承担发起者、协调者、主持者的角色,从不同角度掌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通常会从多个角度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将日常评价与学业成就结合,将过程性评价、表现形式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
除了传统的书面测验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观察、口头测验、开放式活动中的表现、课内外作业等评价形式。
以课堂提问为例,我们如何在课堂提问中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首先,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和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
善于提问是指教师的问题应该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有疑”。
其次,教师要注意5方面的问题:
1.多提具有高级认知水平的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少提单纯的识记性问题。
2.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恰当的候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