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2023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23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
不予追究。√
3.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
4.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5.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6.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
7.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8.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
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9.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10.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1.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12.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
13.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14.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5.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
16.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1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18.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
19.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
20.公开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
罚轻重的程度。×
2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2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23.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按照形成环境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的。×
24.电磁性噪声、固定噪声源、流动噪声源等的划分是按照环境的噪声源划分的。×
25.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安全化和高效化管理。×
26.英国是最早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27.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责令停业和赔偿损失。×
28.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是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
29.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两类行政制裁。√
30.警告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31.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依据环境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32.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赔偿损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行政处分的形式。×
33.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1982-1987年。×
34.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