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土地统计调查E土地面积调查ABC
55.()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
A设计B施工C投产使用D规划E评价ABC
56.按照风景名胜区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
A村级B市级C省级D国家级E镇级BCD
57.()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处分E刑事制裁ABC
58.()是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重点防治制度ABCD
59.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阶段。
A调查B申辩C报批D决定E备案ABCDE
60.()是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所具有的特点。
A配套性B稳定性C层次性D协调性E发展性ACDE
名词解释答案
1.环境保护法
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农业环境
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大气和生物等。
3.无过错责任
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
民事赔偿责任。
4.清洁生产制度
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全过程削减污
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的
法律规定。
5.许可证制度
是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6.放射性污染是指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排放放射性物质,造成改变环境放射性水平,使环境质量恶化,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
态环境的现象。
7.森林公园
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8.城市环境
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的城市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城市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
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
9.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也称环境保护法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什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或是指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
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10.民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