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
比如,一堂英语课,可能既要用到讲授法(教师讲解一些基本的知识、规则),也要用到演示法(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录像),以及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等。
教师应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科学地结合运用,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实例
(一)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使用范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教学范例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内容或潜在的内容为学生所认识,引起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它们的兴趣。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将会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不再局限于讲课时间范围内,使课堂教学可以打破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
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也可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范例教学法有三个基本原则:(1)基本性原则,强调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规律,主要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则和规律等,使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2)基础性原则,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深化的新经验,建立一种新的思维结构,促进其智力的发展;(3)范例性原则,即通过精心设计或挑选的范例使教学达到基本性和基础性目标的原则,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能使学生以点代面,举一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鸭──适宜于水中生活(德国基础学校三年级的内容)
上课了,教师拿出一只塑料鸭子,放进讲台上一个玻璃水槽中,孩子们可以看见一只大白鸭悠然自得地浮在水面上。
教师请一个学生用彩色粉笔沿着水面在白鸭身上画线,然后教师把塑料鸭拿出水槽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鸭子身体在彩色线以下部分(即鸭在水中的部分)像什么?许多孩子都争着回答,“像一艘船”。
教师又取出一块与鸭子一样宽的`木板,用手推着木板在水槽中前进,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一个孩子立即回答说:“当木板推进的时候,在水槽中掀起了波浪”。
教师又将塑料鸭放在水中同样推着前进,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水槽中没有波浪,只见水流平稳地向后面流去。
这时候教师提示,鸭子的内脏集中在身体的后半部分。
孩子们通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得出了一个结论:鸭子的身体形状特别适合在水中生活。
接着,教师让各小组的孩子们拿出教师早已准备好的鸭脚(是教师从鸭身上斩下来的),拿着鸭脚在小组的水槽中学鸭子来回划水。
很快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拿着鸭脚向前运动时,鸭脚趾间的蹼会自动收拢,而当向后划水时,鸭脚趾间的蹼会自动张开。
这不是一个孩子偶然的发现,而是全班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的共同规律。
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人们怎样利用鸭脚结构的这一特点呢?”一个孩子回答说,划船时,我们用桨向后划水时,总是使桨和水的接触面积尽量大,这样能使船划得快些;当把桨向前挪动而插入水中时,总是将桨侧着入水,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另一个孩子回答说,游泳(自由泳)时,手向后划水时总是手指并拢用力向后划,这样可以游得快些;当手往前挪动插入水中时,总是侧转了手插入水中,这样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教师要孩子们再用鸭脚在水中划动,体验一下鸭是怎样前进的,怎样转弯的……很快孩子们又得出一个结论:鸭子脚的结构适合它在水中行动。
然后,教师又让孩子们拿出一个纸袋,里面放着几片鸭子的羽毛。
他要求孩子们把羽毛放进水槽中,然后再取出,仔细观察。
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羽毛片放在水槽中都漂浮在水面,有时可以看到羽毛片上有一颗颗小水珠,当把羽毛片拿出水面,小水珠都滚落下来,羽毛仍然是干的。
针对孩子们的疑惑,教师又提出一个要求:你们能使这些羽毛片沉入水中吗?老师可以向你们提供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孩子们开始用手把羽毛片按入水中,当松开手,它又浮了起来。
再试一次,仍然一样,拿出水面一看,一点儿也没有潮湿感。
一个孩子自言自语道,羽毛上好像涂了一层油脂。
孩子们马上受到了启发,准备用实验证实一下。
于是孩子们向教师要来肥皂和洗洁精,用它们在羽毛片上擦洗,擦洗完后再放进水槽,结果发现这些羽毛片全都沉入了水中。
通过这一实验,孩子们证实了羽毛上确实有一层油脂。
教师又问,这油脂是从哪里来的?这时孩子们冥思苦想,却很难找到答案。
教师启发道:你们平常看到鸭子在水面上休息,总是用嘴去“整理羽毛”。
其实,这时鸭并不是在梳理自己的羽毛,而是不停地给自己的羽毛涂上一层油脂。
油脂从哪里来?原来鸭的尾部长着一个脂肪腺,鸭在水中不停地用嘴从它尾部的脂肪腺中取得油脂,涂在羽毛上,这就是鸭子“整理羽毛”的实质。
接着教师拿出鸭的标本,要孩子们仔细观察鸭的羽毛是怎样排列的,这样排列有什么作用。
孩子们观察后答道,羽毛的排列像鱼的鳞片排列一样,像屋顶上瓦片的排列一样……这样的排列能防止水浸湿身体,游动时能减少阻力……这又使孩子们想到,原来人们屋顶瓦片的排列方法也是从羽毛的排列上得到启示的。
然后教师又拿出另一只装着羽绒的纸袋,要求孩子们用手去抚摸,并提出以下问题:你有什么感觉?这些羽绒放入水槽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了什么?羽绒长在鸭子的什么部位?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