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的“无废城市”集群。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总体设计,科学指导“无废城市”建设。
1.完善制度体系。
梳理现行的固体废物管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制度,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建设管理相融合。
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地方性法规,落实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制度,完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体系。
探索对历史遗留和无主危险废物治理等保障民生工程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
2.倡树“无废”理念。
广泛宣传“无废”理念,培育“无废社区”“无废机关”等“无废细胞”,增强市民参与度、认同感和获得感。将“无废”理念融入国民教育中,鼓励学校展开“无废城市”宣传教育。
(二)借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绿色发展。
1.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有毒有害原辅料使用,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构建绿色供给链。深入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企业清洁生产领跑行动,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现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家,绿色设计产品500种。
2.促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全面摸清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底数,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和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促动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园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逐步扩大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规模,提升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贮存处置量。
3.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工厂”。
制定评价细则,引导园区、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从“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三个维度加速产业链条布局。
(三)推行绿色农业生产,促动主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1.推动农牧循环发展。
整县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为重点,培育粪肥收运处理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建立市场化的受益者付费机制。
加快建成集中处理为主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0%以上。
2.提升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
以回收环节为重点,探索建立以市场农膜和农药经营主体负责回收、专业有资质机构负责处置、公共财政给予补充的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到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2%左右。
(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1.严格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利用处置。
完善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程分类系统,严禁“先分后混”,补齐分类收集转运设施水平短板。
深入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稳步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展开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大幅减少填埋处置。强化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监管,解决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的“梗阻”问题。
到2025年,各市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95%,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2.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积极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
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
3.提升再生资源管理水平。
合理布局回收交投点、中转站和分拣中心,为生活源、商业源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利用提供保障。鼓励经公平竞争后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授权专业化企业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实行规模化、规范化运营。
(五)强化水平建设,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1.强化监管水平。
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
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与相关部门联网,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
2.优化利用处置水平。
以主要产业基地为依托,补齐氰化尾渣、铝灰、废盐等利用处置短板。到2025年,建成1处国家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