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核心素养B.课程目标C.学段目标D.教学目标
11.教学要与()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
A.学校活动B.国家政策C.学生特点D.社会实践活动
12.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律规范都不是自发生成的,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
A.引领作用B.主导作用C.主体作用D.引导作用
13.()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
A.教学评价B.学业水平考试C.评价标准D.实践活动
14.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
A.引导者B.建设着C.捍卫者D.学习者
15.教师应从发展学生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综合素质B.核心素养C.健康人格D.良好习惯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修订原则是()
A.坚持目标导向B.坚持问题导向C.坚持创新导向D.坚持实施导向
2.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从、、三个主要维度体现考查核心素养立意。()
A.课程性质B.时代要求C.任务指向D.学生发展
3.教学评价主要涉及的环节是()
A.课堂评价B.课后评价C.作业评价D.期终评价
4.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素养导向B.坚持以评促学C.坚持以评促教
D.重视表现性评价E.坚持多主体评价
5.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下列属于课程资源的是()
A.图书B.音像资料C.数字化资源D.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
三、简述题。(43分)
1.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理念。(10分)
答: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想引领作用。⑵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⑶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⑷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⑸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2.简述道德修养的主要表现。(12分)
答:道德修养主要表现为:(1)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2)家庭美德。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3)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4)职业道德。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理解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做未来的好建设者。
3.政治认同的内涵是什么?(8分)
答: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学段设置了哪几个主题教育?(5分)
答:本学段设置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等五个主题。
5.作为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哪几点?(8分)
答:第一,政治立场鲜明。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符合立场,对错误的社会思潮旗帜鲜明第加以批判。第二,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第三,知行要求明确。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特点对观念认知与道德品行进行科学设计,制订具体、适切和可操作性的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