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T)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T)
5.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F)
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保险费由从业人员自己缴纳。(F)
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日常性维护、保养,并不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F)
8.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F)
9.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无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F)
10.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但无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F)
11.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无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F)
12.根据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100%的罚款。(F)
13.根据《刑法》修正案,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T)
14.根据国务院493号令,发生一般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T)
15.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F)
16.安全检查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内容。(T)
17.安全生产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产品安全等。(T)
18.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T)
19.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T)
20.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台帐,上级部门要求建立的台账目录中没有的可以不建立。(F)
21.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T)
22.安全操作规程是指规定从业人员操作机器设备或仪器仪表、在作业岗位具体作业时必须遵守的程序和注意事项。(T)
23.根据防火要求,工场门户应向外开,工作时间不得上锁。(T)
24.通过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T)
25.参加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由企业自主申请。(T)
26.安全是一种观念、文化、行为、习惯更是一种管理、纪律、制度。(T)
27.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F)
28.氧气在常温和常压下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比空气略轻。(F)
29.为了防止电光性眼炎,电焊工应使用符合要求的面罩。(T)
30.为了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电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T)
31.电气火灾灭火可以使用水溶液或泡沫灭火器材。(F)
32.充油电气设备灭火时,应先喷射中心,后喷射边缘,以免油火蔓延扩大。(F)
33.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T)
34.《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T)
35.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都能造成职业危害。(T)
36.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T)
37.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T)
38.紫外线能引起职业性白内障。(F)
39.振动属于物理类职业危害因素。(T)
40.噪音属于化学类职业危害因素。(F)
41.职业病属于不可逆损伤,很少有痊愈的可能。(T)
42.二氧化碳在不通风的井巷中容易聚集,中毒常为急性中毒,接触后几秒内迅速昏迷倒下。(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