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
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有话可讲,才能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激起创新的火花,小组讨论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灌硬铸进去的,学生的能力,品德也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
可是目前好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讲到底就是一问到底。
教师非要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几乎用不着去思考,用不着去动脑筋,学生的思维和自学能力怎么能提高呢相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少,但是他突出了教学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
反而耗时少,教学效果好。
常言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标,新课程倡导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展示教师教学个性。
更注重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和展示人人主动学习的机会。
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切机会。
1、首先书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中体会、感悟文章的内含。
在阅读文本情境中逐步使学生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同时实现智慧的启迪,知识的构建,能力的迁移。
把握阅读策略,掌握阅读过程。
2、问题让学生自己提。
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
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放飞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即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提问,也可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课堂上,人人可以尽情的提。
敢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意识,是促进学生由理解性阅读向创造性阅读的重要策略,敢于提问,是善于提问的前提和基础,是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学生由不敢开口说到敢开口说话,既要经历一个心理反复冲突的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
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给每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人人参与的机会。
人人提问、交流、辨析研讨的机会。
3、要让学生说。
体会、想象,复述、讲演等等都是说的机会。
这些说,往往是构成激活课堂思维的灵魂,构成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发展的关键。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话的源泉,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氛围。
教师要善于诱导,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利用课堂尽有的教学资源,比如课本,课文,插图,教具,学具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会,会中创。
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想讲就讲,学生说才能体现个性化。
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四人小组式、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要使语文课堂教学从有效发展到高效,教师不仅需要以教学理论作指导,不断充电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需要不断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4
我们深知,课堂教学的得失、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乎着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关乎着社会的发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课堂效率仍旧比较低,具体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分析讲解式的教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
一整节课,老师讲个没完没了,老师包揽了整节课,学生很少有发言和思考的机会,学生们只是呆呆地坐着听老师讲。
这样听之无趣,学之无味的课堂,是低效的,老师出的力气虽然不小,却收效甚微。
课堂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地方,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体,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没有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没有起到积极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