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高考作文押题范文议论文7篇
大小:32.34KB 6页 发布时间: 2023-05-31 14:55:10 5.23k 4.27k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甫洛夫)

●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佳作展台】

通过别人看清自己

世界上有一种极其强大的能力,是通过别人看清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每一个遇见的人当成自己的镜子。这个世间最大的一个能力就是:通过别人看清自己。

人都自以为是的,没有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但是我们眼睛所见的往往只是某一刻或某个时段的现象,人就将这样的现象当成是事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才会不断起争执、生是非、造诸罪业的根本,也是遭受各种痛苦的根本。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象,则见如来。意思是我们所有直接看到的,都是假象,如果能穿透这些表象直接看到其本质,就见如来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总是对别人的事洞察入微,对自己的行为却视而不见,可以做到明察秋毫,却唯独难以看清自己,所以须“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以人为镜,以照见自己的的内心,这面镜子就是“反观自照的能力”。

古诗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回首,一个顿悟。

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人,都是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也许是一句温馨的提示,也许是一个友善眼神,也许是一次默默的陪伴……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应该把走进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当做贵客,从他们那里,认识自己,掌握自己,走一次踏踏实实的旅程。

周国平说,一颗觉醒的灵魂,它的觉醒的鲜明征兆是对虚假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排斥。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时候,一个人容易陷入自己的囹圄,总觉得志得意满,总觉得真理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殊不知,当被请下神坛的那一天,所有的遗憾和后悔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从别人那里,时刻保持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谦卑和自觉,才会让自己活得自如本真。

人们常说天赐良缘,什么是良缘?你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是与你“姻缘”最深的人,他们之所以会安排在你身边,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不要说不喜欢就排斥或试图逃避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天赐的良缘”,你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缘来蜕变自己。通过他人,认清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本事,也是人生通关的最好密码。

愿你拥有拨开迷雾、看清自己的智慧;也拥有审时度势、看清他人的能力,活得清醒自知,明白通达。

高考作文押题范文议论文2

哲理思辨

【押题理由】

①高考注重对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的考查。

②2022年新高考Ⅰ卷和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材料与命题都体现出对思辨性哲理的考查。

【类题示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明人张岱拜师学琴,说“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意为由熟练回归生疏,以沉着有力、不够流畅的古朴风格出师。清人郑板桥作画,说“画到生时是熟时”,意为画熟之后,又必须济之以生,大巧若拙,而后方能控制太熟的流弊而独具清新的气息。其实无论是弹琴、作画,还是其他艺术创作,创作者大多追求“由生而熟”,但有大成就者往往在“练熟”的基础上,不断进入新一轮“生涩”的艺术创造,如此而体验到“艺无止境”的乐趣。

以上材料关于“生”“熟”的观点,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启示作用。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在写作此类题目时,可多使用道理论证,可正反对比论述,以提升文章的思辨性。

【审读材料】

材料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先举张岱学琴过程中提出的“练熟还生”的审美意趣,然后进行解释:在熟练的琴艺基础之上要有一种生鲜之气。这种“由熟练回归生疏”的审美意趣,是强调弹琴者练熟技法后,能够进一步融入个体的创造性,体现脱离窠臼的“生疏”感。

第二句话则引述郑板桥作画时的“画到生时是熟时”之语,表达同样的艺术追求,强调作画亦需摆脱“太熟”的流弊,追求“清新”的艺术趣味。

第三句话将艺术创作中的“大多数”与“有大成就者”两类创作者的不同层次的艺术追求进行对比,转折词“但”则明确了考生写作时应持有的态度倾向,即肯定后者“在‘练熟’的基础上,不断进入新一轮‘生涩’的艺术创造”的追求。

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探求“练熟还生”的价值和意义,启迪考生深入思考这一追求的奥妙之处。

此外,写作任务中的“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启示作用”提醒考生行文时要从艺术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不能仅局限于艺术领域。

【切题立意】

①由生到熟练功夫,由熟至生出新意;

②先生后熟,以熟化生。

【素材链接】

理论素材:

①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汤临初

②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