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温(气温大于32℃)、高湿(湿度大于60%)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导致中暑的主要原因。
长时间在高温下活动,大量出汗、饮水不足等都极易中暑;空气湿度太大,体内汗液排不出来,同样会中暑。
中暑的表现
中暑者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头晕头痛、恶心、乏力等,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但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
二是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
三是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丧失出汗功能,伴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症状,严重可致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对于幼儿来说,当出现嗜睡、精神萎靡、面部发红、四肢无力等情况时,一定要警惕是否中暑。
怎样预防中暑
1、减少户外活动时长,注意防晒
平时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11-16时)出门,不要在炎热的天气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室外活动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注意运动强度,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
穿宽松透气、柔软吸汗的棉麻类衣服,外出做好防晒工作,佩戴遮阳伞或遮阳帽,也可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免受阳光直射。
注意:千万不要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上。
2、室内适当降温,注意通风
在室内可通过电扇降温,如果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电扇已无助于调节人体的热平衡,则可通过洗澡或开空调等物理方式来进行人体降温。
使用空调时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并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不要让室内外温差太大,把室温降至26~28℃,让室内外温差在8℃以内比较适宜。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里,孩子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当脱离空调环境后就很容易中暑。
另外,当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物。
3、多补充水分,少喝饮料
高温酷暑的夏天,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及时补充水分。我们要时刻记住给身体多补充水分,千万不要等口渴时才饮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要定时喝水,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
最好每天保证补充1。5-2升的水分,多进食水分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
在运动后或大量出汗后可以喝适量的淡盐水,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无机盐。切记勿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4、健康饮食增强营养
夏天为了预防中暑,同时应注意饮食,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少吃些高油高脂食物,可以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消暑食物。
高温下人体的蛋白质供给量可能稍高于常温条件下的供给量,因此,建议日常膳食中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蛋、牛奶、豆类及豆制品等。
5、保证睡眠时间,注意休息
夏天的中午,烈日当头,酷暑炎炎,人们最容易疲劳犯困。
我们不仅晚上要休息好,而且适当的午睡,不但可以避开高温而且可以养足精神,使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不仅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也是预防中暑的很好措施。
夏季睡眠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要因为炎热而将孩子全身脱光睡觉,“裸睡”易使孩子腹部着凉并发生腹泻。
如果不幸中暑,千万不能慌张,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及时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
但对于重症中暑的患者,应立即转送医院。急救措施一般包括: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
发现幼儿中暑后,要立即停止活动,并马上把幼儿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或门口等,避免阳光直射。
切记千万不要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若使用空调降温,需注意室内外的温度差不要超过6℃,或者采用电风扇进行降温,这样才能让幼儿慢慢适应低温环境。
立即降温、散热
让幼儿仰卧,维持呼吸道的通畅,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用湿毛巾冷敷头颈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也可用冰袋、冰饮料等),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不建议使用酒精进行擦浴,因为低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适。如幼儿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幼儿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幼儿身上吹。
及时补充水分
中暑后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但忌一次性大量饮水。在幼儿意识清醒前或有呕吐时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少量多次饮淡盐水。小口慢饮,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100毫升为宜,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还可以给幼儿喝一些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
谨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