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2023新高考语文作文押题10篇
大小:38.53KB 7页 发布时间: 2023-06-01 10:47:11 15.16k 14.35k

材料中,前者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后者李沆“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观点与王安石不同。站得高,看得远,这是人们的共同认识,然而站得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安全系数也就越小。作者在登上六和塔顶层,亲身体验到风险以后,经过权衡,还是拒绝冒险,选择了“归卧旧林丘”,因为这样做没有风险。由此可见,两首诗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不畏困难,选择“身在最高层”代表一种敢于向困难挑战、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避开凶险,选择“归卧旧林丘”则代表一种平和恬淡的人生态度,两种人生态度互为补充。

写作时,可以可择其一表达态度,也可辩证分析。比如,若认同王安石的人生态度,可指出人生所处的高度决定我们的眼界,而某些“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生活哲学听上去似是淡泊,但实际上是所谓的“佛系青年”得过且过,逃避现实的借口。进而指出,当代青年应有迎难而上的雄心,若心怀勇气,纵“连峰去天不盈尺”,也“何畏巉岩不可攀”,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若认同第二种人生态度,则可针对前种人生态度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加以批驳,说明高处不胜寒,因此有些时候做人还是要保持低调,适当保全自己,积蓄力量后再出发。或者,也可以说,当我们在奋力拼搏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珍惜平淡的幸福,享受恬淡的人生。

立意:

1.人生要避开锋芒,保全自己。

2.面对挑战,要懂得进退取舍。

3.人生要懂得刚柔并济,张驰有度。

4.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畏困难,敢于挑战。

2023新高考语文作文押题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悬崖的边界感很清晰,所以我们不会靠得太近;但是水的边界边角模糊,所以经常会淹死人。”也有人认为:“溶而后通,通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互融,势不可挡!

有人说:“融而后通,通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的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必将携手打破边界,因为彼此“互融”才可发展。

诚如海纳百川、川纳百湖一样,我们所追求的“包容型”社会,正是如今开放政策下的“互融型”社会。国家之间打破边界互融互通,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吐故纳新,也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见,彼此的“互融”必将助力其发展,行稳致远。

有人认为应当有清晰的边界感才会有安全,有人则认为应当打破边界,多向融合。当今时代,我们该何为?这个几世纪前就被荷尔德林提出的诘问跨越漫漫长河,于时光的洪流中仍有警醒世人的力量。或许在不绝回响的历史长河中可以找到答案。

曾几何时,我们顶着“东亚病夫”的帽子,被列强践踏于马蹄之下,却仍洋洋自得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固守自己的边界,不肯走出国门,亦不肯纳谏从流,如此阻碍融合发展之路,岂不痛哉?唯愿后人哀之而又鉴之,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再看如今,博物馆的文物鲜活起来,打破传统与现代的边界,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融后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色彩。《上新了,故宫》不断刷屏,大胆地启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融合多种元素,使故宫活跃于人们的口口相传之间,让人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600多岁的故宫越活越年轻的气息。

传统文物如此,传统诗歌亦如此。诗言志,歌咏言。《经典咏流传》打破了歌和诗的边界,采用了以歌和诗的方式,将歌与诗紧紧相融,在朗诵中我们能感受到先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经典咏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在这交融的文化形式之中,我们真切地领会到了文化的真正内涵。

所谓“独木难成林,一花难成春”,今天的时代,已然无法固守边界,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并深度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谓发展离不开融合,融合将助推发展。

由国至家,由己及人,我们青年一代要敢于打破边界,学会融合,敢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相融更要相容。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在各领域广泛融合的大势之下,努力争做前5%的时代领跑者。

千年来风雨同舟,万里内鹏程正举。一人行,是茂林修竹轻摇时的绰约;百人行,是惊涛骇浪过后的彩虹;万人行,是千万民族高歌下的灵动。打破边界,你我“互融”,以数万人的壮举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互融势不可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边界很重要,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另一种认为,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创造更大的价值。可见材料的关键词是“边界”,到底要不要打破边界?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千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

“悬崖的边界感很清晰,所以我们不会靠得太近;但是水的边界边角模糊,所以经常会淹死人”,这种观点是强调边界或边界感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朋友、亲人还是爱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保持距离,拥有各自的边界并懂得适可而止,彼此尊重。对于个人修养和个人成长而言,要有“边界意识”,即“规则意识”,在公共场合要规范言行尊重他人;要保持人与人之间、人与法规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界线。但有时,过分看重“边界”又会错失很多机会,造成很多误解,甚至会阻碍成长与发展。“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观点强调打破边界,多向“融合”。“融合”意味着开放、丰富,意味着取长补短,意味着创新、发展。不管是个人进步还是国家发展,都要敢于打破边界(壁垒),融合发展。集体需要成员之间打破边界、彼此融通才能发展,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也需要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行稳致远。当然,不是所有的“融”都能“通”,也不是所有的“破”都会“立”,更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打破边界,需要“融”、需要“破”,打破边界、多向“融合”需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异,更要讲求一定的方法技巧。

文体可以选择议论文。考生可以认可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何谓边界,为什么要保持∕打破边界,如何保持∕打破边界;也可以从个人、国家、社会等多个层面,谈打破∕保持边界的重要性。考生还可以综合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运用辩证思维,谈什么情况下应该保持边界,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破边界。

立意:

1.边界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2.打破边界,多向融合,助力发展。

3.保持边界,融通也要讲究分寸。

2023新高考语文作文押题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月10日,在上海华山医院的挂号处,一位患者扔下一个黑色塑料袋后扭头就走,工作人员发现里面竟有一摞崭新的10万钞票,还有一封信:“国人同心共度国难,白衣战士民族骄傲,收入有限以表心意,请帮给医生们的伙食增加点营养,望医生们健康快乐。落款:中国人。”

事发后,医院紧急联系公安部门,辗转联系到这名患者。原来,丢下现金的患者姓吴,是来自湖州安吉的一名普通个体户。在电话沟通中,吴先生的表达很质朴:最近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不少医护人员带病上岗,救治病人,“医生看病的时候都在咳嗽,我看到心里面也不是滋味,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也没什么目的,帮不上你们的忙,这个钱给你们医护人员加点伙食”。

上述材料能给你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匿名捐款暖肺腑,国民同心动人情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