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方式:各地文广新部门分别组织动员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开展宣讲。市局办公室负责组织动员市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开展宣讲。
活动要求:各地文广新部门以及局办公室于6月12日以前,选送1个优秀企业负责人及宣讲材料至市局办公室(电子邮箱:__)。市局将择优推荐在“__市安全发展论坛”上交流。
(二)开展“安全监管干部谈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
活动内容:安全监管人员组织开展一次交流研讨活动,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反思自身安全监管工作,交流讨论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组织方式:市局组织直属单位安全监管人员开展活动。各地文广新部门组织文化市场、印刷企业、文保建筑、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安全监管人员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活动要求:各部门于6月12日以前,选送1个优秀交流发言材料至办公室(电子邮箱:__)。
(三)开展“典型经验观摩活动”。
活动内容:赴安全生产成效突出的优秀标杆企业现场观摩,观看优秀企业的典型经验宣传片,借鉴其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双重预防机制、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做法,对标看齐,示范带动,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活动组织:各地分别动员组织本行业(领域)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赴安全生产成效突出的优秀标杆企业现场观摩。市局负责组织直属单位开展观摩交流。
活动要求:请各地文广新部门于6月12日以前将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优秀标杆企业名单及突出亮点(适量配照片)发送至市局办公室(电子邮箱:__)。
二、“6.16”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宣传咨询日活动
(四)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另行单独通知)
(五)开展“安全生产常识网上答题”活动。(另行通知)
活动内容:利用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启动面对全市公众的网上有奖答题活动。
活动要求:各地文广新部门组织动员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积极参加。
三、开展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6月12日至6月23日,时段可适当延长)。
(六)开展“我的安全我负责”活动。
活动内容:组织动员企业集中开展一次重大安全风险辨识活动,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作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完善企业风险管控措施,并针对性的开展一次企业全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督促企业向从业人员公示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
活动组织:各地文广新部门分别动员组织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市局直属单位同时开展活动。
活动要求:各地文广新部门和直属单位分别在政务外网、政务微博微信等网络、自媒体平台开通专门的通道,发动广大职工、社会公众查找和上传身边的事故隐患和“三违”行为。对上传的事故隐患,经查证属实的,必须严肃查处;对举报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按照规定兑现奖励,推动企业主动履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各地文广新部门要在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中选树1个正面典型企业和1个负面典型企业,6月23日前,将基本情况(适量配照片)发送至市局办公室(电子邮箱:__)。
四、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6月26日至6月30日)
(七)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周”活动。
活动内容:围绕消防安全、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文物古建筑等事故易发生的领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全面检验应急响应、应急指挥协调、应急处置、现场恢复和信息发布等各环节,查找薄弱,提升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应急处置能力。
活动组织:各地文广新部门和直属单位分别组织。
活动要求:各地文广新部门和直属单位于6月30日前,将组织应急演练的情况报送至市局办公室(电子邮箱:__)。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八)开展“安全生产志愿服务宣讲”活动。
活动内容:组建安全生产志愿服务宣讲团,走进重点企事业单位,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等,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的责任和意义。
活动组织:各地文广新部门分别组建安全生产志愿服务宣讲团开展活动。
活动要求:各地文广新部门于6月初启动安全生产志愿服务团的组建活动,10月15日以前,选送1个优秀宣讲志愿者及宣讲课件至市局办公室(电子邮箱:__)。市局将择优选送参评“市优秀安全生产宣讲志愿者”。
(九)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征集活动。
活动内容:征集平面、视频、动画、广播等形式的安全生产公益广告作品或创意、策划等,多种形式开展公益宣传,提升全社会安全文化氛围。
活动要求:各地文广新部门和直属单位于6月25日前,择优向市局办公室报送优秀公益广告作品或创意。
(十)开展“安全生产文艺节目”巡演活动。
活动内容: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会同市文发集团制作安全生产文艺节目。(演出计划另行安排)
(十一)开展“最美基层安监员”评选活动。
活动内容:面向各行业基层安监人员,评选20名优秀基层安监人物,充分展示基层安监人员勇挑重担、兢兢业业的形象。
活动组织:另行通知。
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及流程5
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