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银行金融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大小:36.62KB 7页 发布时间: 2023-06-06 15:39:12 2.85k 2.6k

答:我国同业拆借市场有这样一条原则:参与拆借的主体必须是机构法人。非金融机构和非法人的金融机构不得进入拆借市场。同一银行分支机构间的资金往来不属于同业拆借,而是内部资金调拨,其资金运用要纳入贷款规模进行考核;中信证券的证券营业部第一不具有参与拆借的法人资格,第二同一法人的分支机构之间不允许进行同业拆借。

3、在西方投资基金也比较发达的美国,开放式基金已经形成与商业银行鼎足而立,平分秋色的局面,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投资基金具有集小额资金为大额资金,专家理财,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特点,适合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而且国外有丰富的基金品种为投资者提供各种不同风格的投资需求,开放式基金可供投资者随时购买和要求赎回,有与银行存款相同的流动性,且基金投资具有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息的收益,因此,投资者更愿意通过基金投资的形式进行理财。

第三章

金融调控

1、请你谈谈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答:(1)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是有效配置社会资金的需要;(3)提高银行竞争能力的需要;(4)改进宏观调控的需要。

2、请你结合我国通货紧缩的发展过程,谈谈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通货紧缩。

答:(1)中国通货紧缩的发展过程。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从1994年底达到21.7%的峰值后逐年回落,到1996年10月,生产资料批发价格首先出现负增长,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零售商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也相继变成负增长。企业生产率降低、群众收入增长趋缓、市场消费不旺,下岗职工增加等等与中度通货紧缩相联系的问题相继出现,并日益加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国外净需求大幅度降低,国内需求也相对不足,经济增长率继续下降,物价水平也持续下跌,通货紧缩已经明显显现。1999年趋于严重。(2)治理通货紧缩应采取以刺激支出为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通常被定义为需求管理政策,它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构成。(3)中国政府在1998年第四季开始动用财政政策刺激内需,即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具体做法是:增加支出,减免商品房交易税、开征利息税等。(4)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中国政府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三项核心内容: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3、如何规范和发展我国票据市场?

答:1.构建市场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为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2.优化市场结构,建立一个完善的票据市场。包括票据承兑的一级市场和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二级市场(分为金融机构的柜台市场、区域性票据市场和全国性市场),两级市场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3.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包括拓宽票据品种,夯实票据基础;培育市场主体,实现市场主体的广泛性与多元性;完善价格机制,逐步实现票据利率市场化;4.建立票据市场做市商制度。

第四章

金融服务

1、贷款从取得到使用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在每一个步骤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第一步,申请贷款。借款人应当向直接办理贷款的商业银行的经办机构申请贷款,一般情况下向开户的当地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提出书面借款申请。借款人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应当填写《借款申请书》,并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二步,贷款审批。银行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将综合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对借款人自有资金及其信用程度,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商业银行设立贷款审查委员会,实行审贷分离原则,以加强对贷款的审查与管理。

第三步,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应当约定借款种类、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如果是保证贷款,应当由保证人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或保证人在借款合同上载明与贷款人协商一致的保证条款,加盖保证人的法人公章,并由保证人的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代理人签署姓名。如果是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应当由抵押人或出质人与贷款人签订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需要办理登记的,应依法办理登记。

第四步,贷款的发放与使用。签订借款合同后,银行将按借款合同规定按期发放贷款。借款人按合同的约定自主提取和使用全部贷款,有权拒绝借款合同以外的附加条件,但不得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贷款用途、挪用贷款资金而影响贷款及时安全收回的企业,银行有权停止发放新的贷款。在贷款期限内,借款人要定期向贷款银行如实提供反映其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法律规定不能提供者除外);接受银行对其使用信贷资金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的监督;借款人将债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时,必须征得银行的同意;有危及银行债权安全情况时,应当及时通知银行,同时采取保全措施。

2、比较分析贷款“一逾两呆”分类法和贷款风险分类法。

答:“一逾两呆”分类法,即将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三类。这种分类主要是以贷款是否超过合同期限及超过时间长短为依据,分类方法的基础是贷款期限管理。其特点是便于统计、简单易行;其缺陷是对贷款质量的识别滞后,难以及时、全面和真实地衡量贷款的实际风险。贷款风险分类法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法不是以贷款期限而是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按照这种方法对贷款进行分类,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贷款质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动态、全面地掌握和控制贷款风险,加强信贷管理。

第五章

外汇管理

1、如何控制和防范外债风险?

答:作为对外借款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和防范外债风险:(1)重视所借外债币种的选择;(2)作好汇率预测,选择软硬货币搭配。尽可能作到借硬货币(币值趋升)还软货币(币值趋跌);(3)合理安排利率结构;(4)注意在借款合同中加入保护性条款;(5)注意长短期限搭配,防止形成偿债高峰;(6)重视提供对外担保,做好可行性研究分析;(7)谨慎出具安慰函;(8)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化解外债风险;(9)防止借用外债中的金融诈骗行为。

2、试述外汇储备的经营原则。

答: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各国政府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一般都要遵守的原则。

安全性是指外汇储备应该存放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信誉高的银行,要选择风险小,币值相对稳定的币种,还有投资于比较安全的信用工具;流动性是指保证外汇储备能够随时兑现和用于支付,并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兑付,安排合理的投资期限组合。盈利性是指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市场走势的分析预测,确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进行资产交易,使储备资产增值。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是不可完全兼得的,高风险才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资产,安全性必然差,安全性、流动性强的资产盈利必然低,因此各有侧重,富裕国家重视流动性,小国和资源困乏的国家多重视价值增值和财富积累。

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在西方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今天,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更加复杂。(1)通货膨胀率差异。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的。(2)利率差异。价格水平的变动影响着一国的商品流出入,而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其变动则会作用于一国的资金流出入,改变资本项目收支和本国货币的汇价。(3)经济增长率差异。国内外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上升,由此会造成进口支出的大幅度增长。第二,一国经济增长率高,往往也意味着生产率提高很快,由此通过生产成本的降低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第三,经济增长势头好,一国的利润率也较高,由此吸引国外资金流入本国,进行直接投资,从而改善资本项目收支。(4)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意味着外汇市场上外汇供不应求、本币供大于求,结果外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则外汇市场外汇供大于求,本币供不应求,结果外币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5)中央银行干预。通过干预直接影响外汇市场供求的情况,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走势,但对汇率的短期走向会有一定的影响。(6)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因素是影响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交易者预测某种货币汇率今后可能贬值时,就会大量抛出,相反,就会大量买进。

第六章

金融监管

1、试述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答:当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1)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比例较高;(2)一些中小存款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机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少数机构资本金不足,资不抵债,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3)有些地方和部门擅自设立非法金融机构,一些单位和个人非法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名目繁多的非法集资活动相当严重,潜伏着支付危机;(4)股票、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大量存在,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一些地方擅自设立股票交易场所,隐藏着很大风险;(5)一些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弄虚作假,违法违规经营,账外活动、不正当竞争屡禁不止,内外勾结、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猖獗,大案要案时有发生;(6)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违规借入外债,变相借债,或对外债进行担保,产生很大外债支付风险。

我国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1)受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银行承担了经济体制变革的成本;(2)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缺乏慎审的会计制度;(3)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银行“官办"色彩浓厚,向现代商业银行转换滞后;(4)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5)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金融法制不健全,明显落后于金融发展,导致一些金融领域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规范和约束。

2、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指导原则。

答:(1)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应当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授权制度。监管机关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促进被监管机构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上,并监督和评价其执行效果。

(2)依法规范,强化监管。健全金融法制,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格规范金融市场准入、经营和退出,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和执法力度。

(3)区别对待,分类处理。对有问题但仍可救助的金融机构,要分别采取增资扩股、兼并、债权转股权等方式进行救助。对严重违法违规经营或者资不抵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金融机构,必须依法实施整顿、重组、撤销、直至实施破产。

(4)要依法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确保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的兑付。

(5)打击犯罪,防范道德风险。严厉打击金融机构内部渎职失职、监守自盗,外部骗贷骗息等金融犯罪行为;同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保全、盘活、清收资产,减少资产损失。

(6)坚持在发展中化解金融风险。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