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嘲讽“孔乙己”们“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
一时间网络哗然,打鸡血的效果没有达到,反而引来更多人对当代年轻人处境的共情。有人说:“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慢慢我发现它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如果我没有上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关于“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我们被“孔乙己的长衫”困住了吗?
孔乙己,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位读书人、一位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一位受尽嘲笑的长衫先生。“孔乙己文学”是当代不少大学生自我质疑的真实内心写照。“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个沉重的思想包袱,让大学生踏出象牙塔后看到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大学生们逐渐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但是他们并未意识到这种严峻的形势。以就业为例,当前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但“公务员比国企好、国企比私企好”等“鄙视链”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时再以自己之前的态度来审视当下,就如同“孔乙己”般进退两难: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惜没有如果。孔乙己文学表面上是部分大学生无法放下身段去接受门槛低的工作,因为这会使他们觉得寒窗苦读皆是空,从而发表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实质上是大学生们错把理想美好化,缺乏对现实世界的真实了解,进而在现实的焦虑和想象的未来中迷失。
无论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还是“翻不过的浪浪山”;无论是“下不来的高台”,还是“渡不过的书简湖”,都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后产生的精神内耗。一方面,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形成强烈对比,让大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能放弃少年凌云壮志,屈服于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过去,我们总认为,寒窗苦读,未来一定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未曾想,如今大学生比比皆是,仅靠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难以真正在社会上立足。另一方面,社会功利化评价读书的意义使部分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生发“读书无用”的谬论。很多大学生难以接受“向下兼容”的工作,既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又不愿意花更多时间提升自己,只是自怨自艾,或是抱怨社会内卷,最终陷入精神内耗。正如《山月记》中所说:“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砥为伍。”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脱下“长衫”,学历也绝不是“下不来的高台”。杨绛先生曾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个阶段,阶下有人在仰视你,阶上有人亦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面对焦虑,我们应该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一路跌跌撞撞并不可怕,以笨拙而又热烈的姿态奔跑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会赋予每一条路特殊的意义,收获独属于自己的精彩。
最后,借用《人民日报》的一段文字与大家共勉: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方的路。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份释怀和格局,只要你的内心不慌乱,连世界都难影响你。
2023年最新中考作文时事素材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统编版小学课本识字第一课的内容为“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字引导儿童时期的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如今,18岁的我们站在成人的门槛前,应对这六个字有更深刻的理解。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需要把“我”放在“天地”“你他”之间去思考。
请围绕“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优秀范文】
天地有大人
天地有大人者。见其身,见人也。见乎人,见天地也。见乎天地而复至于之人,则为诚至之人也。
人生天地,群被你他。一个人怎样成就自我,必关乎“天地”与“你他”。“你他”,是自我的对象化,个体将自我的形态与精神外化为你与他的样态,在对他人的关照中认知自我;“天地”是自我的超越化,个体能做到“德合天地,变通无方”,他的心灵便契合于天地的心灵,从而能立于自然而无愧色,推动全人类的整体发展,实现更高的自我。
见“你他”方能自见。对于庸俗之众而言,人生只是单向度的观照,从始至终都只有向外或向内两个割裂的视角,而智者应将自我对象化为他人,在对他人的观照中理解自我,又以他人之行为反照自我,重新建立自我的准则。卢梭的道德情感主义认为,个人正是在对他人与自己的一致苦难与共同天性的观照中建立起自我。潘光旦自言:我在对他人苦难与高尚的理解中认知并重塑了真实的自我。
而天地则提供了一种超越的观点,仅仅见他人而见自己的人只能成为“人群之人”,而通过见“你他”,凝聚普世性,以见到众生,从而得到对天地的大视野,则可成为“天地之人”。冯友兰“人生四境界”中从道德境界向天地境界的升格,正是缘于个人摒弃了一时一地之“你我他”的局限性,而使自己的视野扩大到无远弗届的天地间,寻找一个更大的自我存在。
见乎天地,一个人方能有大气魄地建设自我。当一个人触摸到天地最本质的肌理,他便可以使自己所作所为贴近于天理,成为天地间得道者,成为你他间集义者。孟子有“天民观”,认为人应欲合天地而建设自我;庄子游身于天地,须悟到“天地有大美”而成就其高然的品格。见知天地之后,一个人方能尽其性,尽物之性,尽人之性,从而做到“赞天地之化育”。
而达到天地境界后,我们终将成为一个超越了一般界限的人,与所有的“你他”合为一体,共同前进。达到天地后,返观自我与你他,二者亦皆成为了全新的,自我与他人之间似乎不可消解的厚障壁被消解,都统一为天地生灵。这样我们便从“自我之我”成长为“超我之我”,我们与他人,与天地的本质存在相和洽。如鲍鹏山所说,“所有人流的血都是全人类流的血”,而所有的快乐也都成为了全人类的快乐,“我”的快乐。既然如此,我们成为了一个与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之人。
德合天地,品察他者,自建其身,这便是我们所要成为的天地之大人。
2023年最新中考作文时事素材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同学们看完《乡土中国》后讨论最多的话题有两个:一是"我们基本都没有乡土农村生活经历,乡土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是"元宇宙时代,我们应该学会数字化生存而非乡土生存"。有人疑问,有人肯定,代表了很多年轻人的困惑和选择。
实际上,数字化是一种手段,乡土气息是一种内在气质,乡土中国未必与数字化格格不入。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①栖居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美中;②适应时代发展,追求数字化生存的最佳状态;③数字和传统并非格格不入。
【优秀范文】
乡土气息盈于中,数字手段扬于外
一面是“数字化生存”于全国两会期间引万众瞩目,一面是年轻学子对乡土中国和乡土气息的陌生与困惑。当乡土之气息遭遇数字化经济之局势,我们又应何去何从?随着数字化社会建设如火如荼,乡土气息是否该被束之高阁?
如果我是一位先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必将是炎黄子孙血液中流淌的那一股乡土气息;我会最欣赏什么?必然是时代日新月异,科技不断发展带来的“数字化手段”。依刍荛之见,数字发展与乡土中国并非格格不入,吾侪应将乡土气息盈于中,数字手段扬于外,去慨然迎接落崖惊风,云蒸葭蔚的崭新时代。
乡土气息盈于中,牢牢扎根!
乡土气息非局限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劳作,而是中国人的内在气质,是源自土地的厚重坚实,深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近爆火出圈的“淄博烧烤”,我们看到的是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听到的是游客“来时空着手,去时兜着走”的感叹。而这,正是“淄博烧烤”比食物更深一层的乡土气息的体现。试想,“进淄赶烤”难道是因为淄博烧烤甲天下的味道吗?人们纷至沓来的原因,更多的怕是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吧?如果它们没了乡土气息,而只是被数字化手段包装成的“商业大片”,还会有关注度吗?
数字手段扬于外,枝繁叶茂!
科技发展是展现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重要标准。随着元宇宙时代的逐渐兴起,数字化早已成为大势所趋。仰望时代之星空,有几颗“明星”正熠熠生辉:“肤若凝脂,手若柔荑”的李子柒静立于家乡的青山绿水之间,而她以直播的方式去宣扬家乡之乡土生活,赢得中外网友之一致点赞;“半生黄沙为诗,深情守护敦煌”的樊锦诗将“敦煌”壁画数字化,让文化符号永不褪色,用数字技术将乡土气息镌刻保留,也让乡土中国永远闪光——是的,我们亦当胸中怀乡土中国之息,枕戈诗旦;手中持数字化之利刃,劈波斩浪。
毋庸置疑,数字化是绿叶,焕发恒亘的生命力;乡土气息是根基,汲取日月之精华。乡土气息之发展,正促进数字化手段之萌发;而数字化手段之应用,又可促进乡土气息之传承。二者的正反馈调节,正交织出一张密网,捕捉中华传统文化之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