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自古以来就有小人罔顾规则,谋名夺利。虽然他们早已摔下悬崖,无人问津,但时光流转,无视约束的卑鄙者仍策马奔腾,层出不穷。当某些食品加工企业往低价米里违规添加香精冒充泰国香米的时候,当无执业资格的美容人员往消费者面部注射日用化妆品的时候,他们早已罔顾安全底线,忘了法律红线,更不要提人命关天;他们只顾在贪婪的路上策马奔腾,把“黑心钱”装进自己口袋,把风险留给消费者;终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受到全民抵制。毫无约束的贪婪,不仅害了别人,也让自己泯灭于历史的烟尘,万劫不复。
从心所欲不逾矩,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菜根谭》有言:“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刹那百转,皆在一念之间。当楚怀王一心变法强国,却忘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帝王之道,当秦始皇梦想着“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却忘了“勤俭兴邦,奢侈亡国”之理,他们终期于尽,岂不痛哉!而唐太宗时刻不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心约束,终成“贞观之治”。诚然,不当的约束反会带来不便,甚至有损于自由。但无约束的自由绝不是真正的自由,它只会如脱缰的野马,坠入深渊,万劫不复。人如此,企业如此,国亦如此。
万物皆有所待,给自由以约束,而不是给约束以自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
材料把人生比喻成生命之河,指出既享受自由,又要受到约束。
材料中给出了“自由与约束”这个话题。写作导语中对“自由与约束”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就是说,自由与约束相伴相生,我们该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所以写作时,需要围绕平衡自由与约束关系展开。自由是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之上的,自由与约束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了约束,就不会有自由。自由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江水,有了河坝的束缚,才阻止了灾难的发生;自由就像迎风而上的风筝,有了丝线的牵引,才不至于有坠毁的悲剧发生。
写作时要梳理“自由与约束”各种逻辑关系的表现,如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关系,自由与自律的关系,自由与随心所欲的关系,自由与精神的关系,自由与科学创新的关系等。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力与自由,因此,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写作时可以安排成“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先引出观点:唯有适度约束,方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主体安排成分论点的结构,分论点一,约束是花,自由是果。约束是自由的前提,唯有花开,方得硕果。分论点二,自由是水,约束是岸。岸虽阻遏了水的自由流淌,但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分论点二,自由如骏马,约束是缰绳。没有了约束,自由会摔得粉身碎骨。结尾处可以深化:作为新时代公民的我们,接过世纪传承的接力棒,更应慎独自律,在约束中前行。
立意:
1.约束不是绑架,自由不是放纵。
2.有约束才是真自由。
3.坚守规则,追寻自由。
4.放飞自由应有度。
2023中考考场作文万能素材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得失之间尽显人生智慧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得到失去,轮回流转,如同福祸相倚,时为终点,时为起点,时为过程。
倘若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想必会走入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的结局,终于得到便快乐满足,最终失去便伤心难过,难免大喜大悲;倘若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在得到的开始即刻想到终将有一天会失去,在失去的那一刻立即又要立志未来必须得到,抑或伤春悲秋,抑或疲于奔命。
在我看来,得失之间,行而不辍,是为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在《偶题》中如是说,写文章的成败甘苦得失,惟有自己心里晓得,曾患得患失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在得失之间,选择了过程。推想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皆是如此,要不然怎么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怎能会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的斟酌得失的佳句呢?
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无论赛场上的冠军,还是商场上的赢家,或是职场上的静英,每个成功者在博得掌声、笑声和鲜花的前前后后,无不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泪水和艰辛。诚如冰心在《成功的花儿》中所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得从失中来,有失总有得。今天的事业有成,离不开昨天的含辛茹苦;现在的辛勤耕耘,孕育着未来的丰收在望;或许你牺牲的是自我,赢得的确是人心。正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曾经十二连胜的中国女排,在最近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中连输三场,痛苦和唏嘘之余,我想,这支暂时失去胜利的年轻队伍,得到的更多应该是锻炼和意志力。
得失难两全,取舍须三思。诚如你渴望金榜题名,就得经受寒窗之苦;你选择城市的喧嚣,就得经得住浮躁和喧哗;你崇尚独身主义,就得忍耐孤单之寂。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得失无情,取舍有义。你可以不要名利地位,不可不要人格尊严;你可以放弃眼前利益,不可放弃人生追求。不管是选择北大考古系“冷门专业”的女孩钟芳蓉,还是被称为北大数院“韦神”的数学助教韦东奕,他们都在取舍之间选择了听从内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得与失的终点与起点,也许才能连缀成人生轨迹的一个个小点,行而不辍,接续过往,得失之间,尽显人生智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重点是对待“得失”的三种态度:一是终点,一是起点,一是过程。这个提示其实是讲的三种人生态度。如果把得失看成是终点的人,其实是“唯结果论”,把得失看成是起点的人,则是“唯动机论”。这两者其实都是“把人生的得失当成了人生”。这样的“得失人生”,可能都会有些风尘仆仆。人生有起点有终点,终点就是死亡——这是人生最后的结果。起点与终点之间,就是人生。每一个个体生命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生每一个阶段——如同余华小说《活着》里歌谣唱的“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晚年做和尚”——其实都有它的起点与终点,当然也有它的失去和得到,人生也就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得以成就。人生是一个“名利场”,也是“喧哗与骚动”的舞台。只有把得失看成一个过程,也许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吧。如果把得失看成终点,那在得失都已经“落定”之后,必然是有“空荡荡”的感受——或许这“空荡荡是人生真像”;如果把得失看成起点,固然可以不断的“启程”,但“元气满满”的征程,好像也是风尘仆仆的——或许人生也就是风尘仆仆;但到底“得失”就是一个过程,它符合辩证思维,得失互相纠缠。三种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其实就是三种人生态度,也是三种人生“认知”。
材料中的三句话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得与失,是相互的,无论将它们看成终点、起点,还是过程,都无法改变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活中,很多人在得与失的选择时面临矛盾、犹豫,很多人在做出选择后懊悔、无奈,但也有很多人能够正确权衡两者关系。积极的人生,应该从得中看到失,从失中捕捉得,这样,才能让自己收获从容美好的人生。
在文体选择方面,如果擅长写作记叙类,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挖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突出起点、过程、终点的关系;可以设计“断、舍、离”的曲折情节,表现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如果擅长写作议文,可以从选择时代热点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可以定位人性人情,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就,还可以从多角度审问反思,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
立意:
1.有得有失,才是最完满的人生。
2.享受人生道路上得与失的过程。
3.得是失,失也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