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常用的消毒方法分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3大类。(√)
16、碘伏属中效消毒剂。(√)
1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8、清洁-污染手术:是指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的手术,例如消化道手术。(√)
19、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20、标准预防是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采取的一系列基本预防措施。(×)
21、手套可以有效阻隔病原体传播,戴手套操作可以不用洗手。(×)
22、MRSA是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23、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24、外科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低于肘部。(×)
25、接触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代替洗手。(×)
26、取用无菌包之前应该洗手。(√)
27、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28、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9、新生儿经产道发生的感染不属医院感染。(×)
30、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可以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3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
32、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按清洗——消毒——灭菌的步骤处理。(√)
34、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如遇暴发倾向时,随时报告。(√)
35、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36、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移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7、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38、临床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或霉变等(√)。
39、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40、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41、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消毒(×)
42、发生于术后30天以内的手术切口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43、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可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感染(×)
44、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5、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选用低效以上的消毒方法(×)
46、体温表、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麻醉机管道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根据消毒要求不同,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法(∨)
47、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48、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49、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50、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防护镜(×)
51、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
52、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在必要时可取出,但应戴手套(×)
5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
54、医疗废物与旅客可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但应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