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1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
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
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就像XXX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
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
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
二、今后的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
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
一要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