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存在三个碳库,即陆地、海洋和大气,而陆地碳库又由两部分组成,即陆地表层的陆生生态系统及地下埋藏的矿质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碳在地球各个碳库之间的交换和流动则构成了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大气碳库中碳(主要以的形式存在)的数量异常增加造成的。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和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4分)。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最大的碳库。它对大气CO2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吸收和贮存。森林的破坏一方面使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功能收到破坏,另一方面,贮存在森林植物生物体、枯落物及土壤中的碳也被迅速释放出来,进入大气碳库。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碳贮量,抑制温室效应的发生。首先,通过人工造林或恢复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来增加森林的覆被率;其次,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后,保护现有的各种森林生态系统,以延缓已固定碳的释放过程(7分)。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意义:1).各种生物组成的生物总体控制和调节着影响地球环境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共同维持着一个适合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
2).各种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及各种原材料。
3)各种生物组成的丰富的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休憩旅游的场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许多生物可能具有我们尚未发现的某些功能或特别的遗传信息,这些功能和遗传信息在未来将被开发和利用。
5).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灾害,总会有一些物种保存下来,继续它们的功能,使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不致遭到破坏。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论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结构标志和功能标志及其恢复手段
①结构标志:垂直结构(成层性明显)、水平结构(依乔木、灌木、草本顺序发展密度、多度)、分布格局(随机分布)、生态位宽度(小)、数量动态变化(稳定)。
②功能标志:生物量与生产力(大)、环境特征和效益(明显)、土壤动物(稳定)物种多样性(丰富)、演替方向(专向)。
③恢复手段:加快森林生态战略工程的建设;现有天然林的保护;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
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分析说明一个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
(1)从范围看,任何一个森林生态系统部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2)从生物与非生物关系看,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被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质,各种植食性动物依赖绿色植物而生存,植食性动物又是肉食性动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3)通过这种营养联系,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系统。在这个自然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循环,能量不断地流动。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陆地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2)经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
(3)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
9.运用辩证学观点论述群落的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
(1).自然群落的边界在多数情形下是不清晰的,难以绝然分开。虽然在池边、海岸等地
有比较明显的边界,在此植被是间断的,但多数情形下群落边界是彼此交错、逐渐过渡
(2).通常每一物种都有其他物种相伴出现,彼此间分布重叠。
(3一些物种只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繁荣,另一些种适应性和分布很广。随海拔湿度等不同。
(4).某一物种在某一特定群落中占优势,而另一种在别的群落中占优势。
所有这些复杂的变化,使群落表现为逐渐改变的连续带。但事物还有另一方面。
(1).每一群落或其样地与邻近的很相似,只有不大的区别,但随着距离的加大,其区别也就变得更大。有时,上层优势植物已变为另一种,但其林冠下的植物仍是有机结合的群落。(2).群落连续体也必需有端,一端的物种组合与另一端必然有显明区别。
因此,在这种连续带上的群落,是可以被描述为许多独立的区,并可以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由此可见:(1).群落的连续性并不一定要排斥不连续性或间断性。
(2).群落组成随环境梯度的逐渐变化并不一定要排斥各种群落的相对独立性。
(3).邻近群落的相似性也不一定要排斥相隔远的群落间明显的不相似性。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及其相互转化,渐变的积累可以形成突变,这是对立统一的体现。从这种哲学观点出发,个体论与机体论的对立,也不一定要互相排斥,不可两立。
10.干扰对植被稳定性的影响
(1)环境变化无论是群落内部环境还是气候环境都是影响植物个体、种群生存和群落建立与持续存在的基本力量。环境变化必然引起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使业已建立的植被稳定性受到破坏。
(2)物种侵入新侵入的物种由于其在资源利用、繁殖扩散等方面独特的生理功能会与原来物种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并改变群落的结构,进而使群落的功能发生改变。
(3)人为活动人为干扰可能改变群落的物理环境,也可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从而使已经建立的植被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人为干扰对于植被的作用和影响还与干扰的形式和强度有关。
例如:放牧对于草原群落的影响与放牧强度有关。适度的人为干扰对某些植被类型的稳定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