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群形成过程的人为因素过大,行政干预过高,缺乏市场机制的自然发育期
(2)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依然受限于现存行政体制的束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易发,降低了整体和各自的效率和效益
(3)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还不高,对全国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拉动还有限
(4)城市群内部结构还不完善
(5)城市群空间分布不均衡
5.小城镇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1)小城镇建设要有科学规划
(2)小城镇建设规模要适度
(3)小城镇建设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4)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不平等:广义是指社会差别,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狭义是指个人或群体间的等级差异。
2.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3.种姓: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的社会等级制度。
4.种族:又称人种,指在体制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
5.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
6.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7.社会分层: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中不均等分配。
8.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外一种地位或职业的变动。
二、填空
1.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卢梭。
2.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分层研究。
3.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与1916年出版了《普通社会学总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精英阶级理论。
4.第一部用现代观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是索罗金的《社会流动》。
三、简答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
(3)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本身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达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上层有产阶级,即在财产占有上具有巨大优势的阶级
(2)优势职业阶级,即在市场处境中具有优势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