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资源动员理论的代表人物:麦卡锡和扎尔德。
29.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时间资源、参与者规模、金钱与物质资源、外界支持、理念资源。
第八章
1.教育:
a)广义: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各种只是、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于人类生活初始阶段。
b)狭义:专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
2.教育的类型:
a)从发生场所来说,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b)从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而言,分为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
3.杜威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社会化。
4.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和潜功能:
a)显功能:
i.社会化的功能
ii.社会选拔的功能
iii.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
iv.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
b)潜功能:
i.建立未来人际关系
ii.减少就业的压力
iii.社会控制的功能
5.社会学家保罗·威利斯根据在英国伯明翰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有关亚文化再生产机制的讨论,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他的基本观点是:
a)劳工阶层的孩子们并非一定存在较低的职业预期与自我能力认知,即心甘情愿的称谓社会的底层
b)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通常拥有不错的实际生存能力
c)由劳工子弟组成的男生群体拥有自己的亚文化。他们不仅充分理解主流教育对于个体塑造的诉求,而且还能够与制度对抗。
d)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劳工子弟们也不认同学校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价值,而是欣赏蓝领文化,并选择其作求职意向
e)他们在成年后可能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阶层流动的意义,并开始教导下一代接受主流教育观念,但其子女仍可能继续父辈的生活轨迹。
6.失业:是指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7.失业率: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是准确描述就业形势的关键性指标。
8.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变换、调整和控制自然界的活动,包括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
9.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10.劳动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
11.劳动的类型:
a)根据是否劳动酬劳:有薪劳动和无薪活动
b)根据消耗: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
c)根据劳动的两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福特主义的特征:
a)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形成的流水线作业及其相应的工作组织,通过大规模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标准化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b)劳资双方从劳资双方关于工作过程控制权的斗争转化为保障就业权和工资决定的斗争,最终形成了以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的为核心的劳资关系新形势
c)专用性机器投资和低技能工人相结合的生产过程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通过加速资本周转来降低高资本有机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促进了企业之间纵向一体化过程,从而在主要行业形成了垄断竞争市场格局。
13.后福特主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