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谈到小熊猫时,自然会联想起大熊猫。它们不仅名称相近,而且有头骨短而粗壮,颧骨强大,以多纤维的植物如竹类等作为食物,牙齿的构造十分相似,足适于攀援,掌下多毛,体毛较粗,内脏的构造相近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它们很容易被认为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其实,小熊猫和大熊猫的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在分类上也不属于同一个科,大熊猫属于大熊猫科,而小熊猫则属于浣熊科。
小熊猫主要生活在海拔1600~3800米之间的混交林和竹林等高山丛林之中,夜晚栖居在溪流和山泉附近的利用枯树洞或岩石洞所筑成的巢穴中。喜爱结成4~5只的小群活动。小熊猫喜欢饮水,常在小溪边活动,饮水时用舌头轻轻地舔吸,好像在仔细地品尝甘泉的滋味,但很有节制。由于它的脚底下长着厚密的绒毛,所以很适合于在密林下面湿滑的地面或者岩石上行走,走路时前脚向内弯,显得步态蹒跚,与熊类走路的姿势类似。平时性情较为温顺,很少发出声音,但生气时会发出像猫叫一样“嘶嘶”的声音,并会吐唾沫,愤怒时则发出短促而低沉的咕哝声。小熊猫的行动非常灵敏,善于攀树,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复盖着一层淡红棕色苔藓的树上休息、睡觉,遇到风和日丽的天气,也喜欢蹲卧在岩石上晒太阳,显得十分悠闲自在,所以当地的人们又叫它“山门蹲”。在休息的时候,胸部和腹部一般紧贴在树枝上,四条腿自然下垂,还不时地用前爪擦洗自己的白花脸,或者用舌头不断地舔弄身上的细毛,睡眠时用自己那条蓬松多毛的大尾巴蒙盖住头部或当作枕头,有时也将脚下垂高高地伏卧在树枝上。
小熊猫进食常见的姿势为坐下来用前掌将食物握着吃,主要食物是冷箭竹和大箭竹的叶子、竹笋,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偶尔也吃其他植物的根、茎、嫩芽、嫩叶、野果,以及昆虫、鸟卵,小鸟,小兽、蜂蜜等,尤其喜欢吃带有甜味的食物。觅食活动多在清晨和傍晚,在这两次觅食活动的高潮之后,都要进行4个小时左右的较长时间的休息。此外在觅食活动期间,也频繁地进行短暂的休息,每次休息的时间常为2小时以下。这样就保证了有足够的精力去仔细地选择竹叶,解决食物营养低和消化能力有限的缺陷。
对于食肉动物来说,由于竹子中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太高,所以是一种低营养价值的食物。因此,小熊猫采取的对策是除了在春季和夏季要吃一些竹笋,秋季兼食少量的野果外,几乎全年都以竹叶为食,因为竹叶中有较多的可以消化的粗蛋白、半纤维素,以及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细胞成分,而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都比竹秆和竹枝低。虽然竹笋的组织幼嫩,不能消化的成分含量也低,但水分含量太高,所含的蛋白质又不稳定。因此竹叶在竹子的各部分中,应该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一个部分。在寻觅食物时,它常利用枯倒的树木作为通道,就象搭了一个架子,以弥补身体矮小的不足,从而采食高秆枝上的竹叶。这种采取精选少食,细咀慢咽的办法,可以促进营养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吸收,大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王者的特权
在地球的最北端,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最北的沿岸地区,北冰洋中的大部分岛屿与格陵兰地区,生活着一种食肉目熊科动物:北极熊。一只成年的北极熊身长可达2.7米,肩高1.3米以上,体重约有600多公斤。一年四季中,它只有在冬季皮毛显纯白色,其它季节是淡黄白色。在皑皑的白雪里,行走起来真是高大威猛,颇具尊者风范!
所谓特权是它的皮毛吸收紫外线的特殊技艺。北极熊的皮毛仿佛一根根空心管子,毛内不含任何色素。平常看上去之所以为白色,是因为毛管内表面比较粗糙,就像透明的雪花落在地上显出白颜色一样。就是这一根根毛管能使紫外线沿着芯部通过,就像一根根畅通无阻的紫外线导管一样。北极熊就凭这一身皮毛“管子”把照射在它身上的阳光,包括紫外线,几乎全部吸收进来增加自己的体内温度。
雨天,蝴蝶做什么?
下雨天的蝴蝶只做一件事——躲雨。对于一只体重只有500毫克的大斑蝶来说,暴风雨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如果被一滴70毫克重的雨点击中,就像我们人类被两个小号保龄球砸到。
暴雨还会妨碍蝴蝶活动。为了准备飞行,这些空中特技飞行员须让阳光直接照射它们的翅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温暖它们的翅肌,而雨天和阴天的云遮挡了它们起飞所必须的太阳辐射。因此,当乌云密布、天色晦暗时,蝴蝶便会在栖息地寻找躲雨的地方。而当太阳重新露出笑脸时,它们会在几分钟之内重返蓝天。让我们也像蝴蝶那样:先去寻找地方躲雨,一旦太阳重露笑脸,就马上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速度与力量
陆地上的狩猎动物猎豹,可以说是野生动物王国的赛跑冠军。这种凶猛的猫科动物,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猎豹的腹部柔韧性极强,就象一只弹簧。猎豹的尾巴起着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作用。而它的爪子总是伸开着,就像跑鞋底上的鞋钉,在它奔跑时,增加了扒地的力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陆上动物能够打破猎豹所创造的最高纪录。
猎豹有一整套方法,使自己在奔跑中达到最高速度。它拱背收腹,使后爪在落地前尽可能地伸向前方,以便延长每一步的跨度。接着,为使前爪在落地前,尽可能地伸向前方,猎豹来了个相反的动作,收背拱腹。
这样看来,猎豹就像一只虫子,一下拱起一下伸直。它在奔跑时候的时速为一百公里,也有过时速一百一十公里的纪录。按照这样的速度,一只猎豹可以让优秀的百米运动员站在六十五米的地方起跑,而先到终点的,仍然是猎豹。因为人的最高时速,只不过三十六公里左右。百米运动员的最佳成绩是九秒左右,运动员在这百米之内几乎是不呼吸的。这是因为吸进的氧气大约要在二十秒钟之后才能对人体功以发挥作用,超过费时二十秒的距离,当然要靠呼吸,补充进所需的氧气。所以,不同的距离就要求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
现在,还没能确切地知道猎豹跑动的时候是不是也屏住气息,不过猎豹在400米竞赛中,肯定是一名冲刺能手。它在急速奔向猎物之前,先慢慢地、轻轻地接近猎物,先是“走”,然后是小跑,大型猫科动物不善于小跑。所以猎豹很快就改为疾驰状态。速度越来越快。猎豹能以敏捷的动物,一下子就能捕到瞪羚,它一次跳跃可达7米远,平均一秒钟能跳3.5次。
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
虽然蝙蝠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它们却不是鸟类,而是隶属哺乳纲、翼手目(Chiroptera)是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哺乳动物类群,分为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
世界上现存的翼手类动物至少1116种,近年来世界各地(包括我国)都不断有蝙蝠新种的报道,随着分子生物学在蝙蝠分类中的应用,蝙蝠的分类系统也有了新的变化。目前,大蝙蝠亚目仅包括狐蝠科1科42属186种;小蝙蝠亚目包括17科160属930种。有的种类适应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在建筑物中居住,几乎遍布世界。
中国有记录的蝙蝠种类达127种。
活化石——中华鲟
英文名:Chinese Sturgeon
学名:Acipensr sinensis
中华鲟是长江最大的鱼种,被成作“长江鱼王”,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鱼种,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1.5亿年,这样古老的鱼种已不多见,所以又称作“活化石”由于滥捕、环境破坏等诸多原因,中华鲟的数量大大降低,已出现濒临灭绝的危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种,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堪称“水中大熊猫”。
远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wei)鱼。它的吻尖突,口小无牙,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四条触须,用来搜寻水底的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食物。中华鲟经常往返于江河大海之间,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鱼类。他的产卵场所主要分布在牛栏江以下的金沙江下游江段和重庆以上的长江上游江段。
食鸟蛛布下的罗网
食鸟蛛是热带一种巨形蜘蛛,它的“巨形”,其一在它的身体,通常体长5厘米,有的甚至可达9厘米;其二在于它的胃口大,可以食鸟。蜘蛛是靠蜘蛛网来捕食的,食鸟蛛要吃到小鸟,它的网就非同一般了。
食鸟蛛在树林的树枝之间结网,这种蜘蛛网很结实,能经得住300克的重量。食鸟蛛在林子里布下天罗地网,不但是小鸟,就是小青蛙也落网难逃。食鸟蛛分泌毒液,将落入罗网的小动物毒死,然后慢慢享用。因为食鸟蛛的网大而且结实,一些小昆虫,小蜥蜴也不免落入罗网,这时,食鸟蛛的胃口大开,对所有入网的猎物来者不拒,统统吃掉。
食鸟蛛多半是夜间出来活动,白天总是躲在洞穴或树根之间。现在这种食鸟蛛已不仅仅在热带森林生活,它们有的已随着运往世界各地的热带珍贵树木,周游世界了。
水蜘蛛的“物理肺”
蜘蛛是一种典型的陆栖动物。但水蜘蛛(又叫银蜘蛛)是其同类的唯一叛逆者——生活在水的世界。当它们潜入水中时,全身长满的防水绒毛就会附着许多气泡,犹如进入了一个空气层封闭的套子里。这奇特的气罩使水蜘蛛成了一个水银球,光彩照人。偶尔,它们还会用腹部的未端探出水面,托起一个大气泡招摇过市。
水蜘蛛善于在水生植物之间吐丝结网。由于在网下储存气泡,使原本开展的蛛网成了钟罩形,如同一个小型沉箱,它们便在沉箱里安营扎寨,雌蛛还在其中产卵孵化。水蜘蛛听拥有的气泡群不仅是储氧器,还是一种制氧器——能不断地从周围的水中吸取氧。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物理肺”的供氧装置。水蜘蛛在呼吸过程中使气泡中的氧浓度逐渐下降,一旦氧含量低于16%时,溶于水中的氧便会自行补充进气泡内来。通常蜘蛛处于休息状态时,物理肺足以保证供氧;当耗氧量过大,水中含氧的气泡补充就会供不应求,而气泡内的其他气体的比例就会随之上升,直至大大超过在空气中的比例为止。结果是氮开始向水中扩散,而气泡的容积也会相应变小(由于氧被耗尽),最终,蜘蛛不得不再次抛头露面于水上、重新为储氧器充氧。
水下空气泡住所
银蛛是一种无脊椎动物。银蛛构筑水下住所的方式、造形都极具神奇色彩。银蛛也像其他品种的蜘蛛那样吐丝,但它吐出的坚韧的蛛丝并不用来结网,而是用来在水下构筑成一个单间——钟形住所。为了使这一单间更坚固而充实,它启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给这个钟形住所充气。银蛛从水面上将自身腹部细毛中间的气泡设法注入到住所里去,而且会时不时地加以补充,以确保它能在水下住所中长久安全地生存下去。在生长浮萍和其他水生植物丛的水域中,银蛛总能够找到心满意足的栖息地。如果能把银蛛饲养在透明的鱼缸里,喂些鱼虫(水蚤)、剑水蚤、苍蝇之类的食物,就能有幸细致入微地观察这位水下建筑大师的杰作。
海底鸳鸯
在中国及日本南部沿海、生长着一种大型节肢动物,外形像一只瓢,雌雄整天形影不离,行走、吃食、休息都钩夹在一起,这就是人们称之为“海底鸳鸯”的鲎。
鲎生活在沙质的海底,吃蠕虫及无壳软体动物,也吃一些海洋植物。白天休息,夜里活动。它的头胸部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身后有一根坚硬的尾,活像一个带柄的瓜瓢。每年夏季从深海游到近海,成双成对地爬上沙滩,用它发达的步足挖穴、产卵。它的行动笨拙,在沙滩上易为人们捕获。
鲎的眼睛是由1000个小眼组成的复眼,小眼之间有交错的侧向神经联系,使鲎易于看清物体,并能准确地捕食或有效地逃避敌害。它除了具有一对复眼以外,还有一对小的中央小眼。曾有科学家通过对鲎的视神经电脉冲进行研究,揭示了关于各种视觉系统功能的原理,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鲎的血液能用来测检人体的内毒素。细菌的内毒素侵入人体会引起中毒、休克。用鲎血做成的一种试剂,很快就能检测出内毒素的含量,而且灵敏度极高,在一万吨蒸馏水中,如果含一克内毒素,鲎试剂也能把它检测出来。因此,这种试剂对医生诊断某些疾病帮助很大,已被医学上广泛应用。
螃蟹之最
螃蟹是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类动物。世界上最大的螃蟹莫过于日本大螃蟹,它的腿竟有1米长,身躯像一个巨大的盘子。产于欧洲的一种螃蟹也是螃蟹中的巨人兄弟,体形上比日本大蟹略小些,甲壳横宽为12.5~25厘米,螫与螫之间的伸展距离为1.5米,体重达7千克。这种螃蟹更类似于虾,将它称之为蟹是因为形似,而形似又是相应的生存环境所造就的。现代分类学把它们列入了一个特殊的石蟹科,这种蟹作为海产品在每年的夏季捕捞、可加工成味道鲜美的蟹肉罐头。
海底动物的“激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