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怎样有效治理电商直播存在的问题5篇
大小:20.73KB 4页 发布时间: 2023-06-15 09:31:18 5.49k 3.62k

04在流量为王的新媒体环境下,一些电商主播和厂商为了获取流量而忽视了伦理道德的约束,用一些极端的手段谋取经济利益,这对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利的。

虽然自2016年以来,电商直播发展呈现出了井喷的发展态势,平台用户对电商直播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在查阅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后发现,作为直播领域的新业态,对于电商直播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

关于电商直播发展现状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电商直播的本质与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营销策略、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作出的研究阐述。

电商直播实质上是通过带动目标受众实现新媒介消费而进行商品的再消费,是媒介商业功能在互联网直播技术推动下的新发展。

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所形成的组合呼应是电商直播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

电商直播产业链日渐形成,且逐渐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消费者接受度和政策支持度有明显提升。

虽然行业内存在一些虚假、低劣、失衡的问题,但是电商直播未来发展趋势是具有潜力,未来可期的。

互联网电商内容的提升、技术条件的满足、网红经济的发展是电商直播产生的必要条件。

电商直播带来了实时性、强交互性的现场体验感与信息,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给消费者带来了良好的购物体验。

怎样有效治理电商直播存在的问题5

一是部分直播和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信息公示不清晰、不充分,或多层嵌套隐藏难以查询。

《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等信息或相关信息的链接标识。

然而,一些直播电商在主播带货过程中,除主播语音介绍,或以秒杀链接、邮费链接甚至价格链接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商品链接外,平台和商家页面没有任何能够充分清晰的商品文字或图片信息。

同时,依托内容平台、社交平台、小程序等开展直播并连接电商平台的营销场景中,以个人零星小额交易为由逃避公示、登记责任,实际大量从事网络交易活动的情况较为常见,对平台内部合规性治理、执法监管以及消费者维权需求构成挑战。

二是诱导“私下交易”暗设消费陷阱,逃避平台监管,增加维权难度。

一些平台内商家为逃避平台监管,要求主播在直播间内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动画、动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引导防骗意识不强的消费者绕过短视频平台的购物链接,转入原网络直播电商平台以外的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交易。

场外交易模式下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因难以得到必要的保障,发生纠纷后商家大多“隐身”甚至“拉黑”消费者后“跑路”,而平台则以消费者未在平台内交易为由拒绝处理或提供帮助,进而导致消费者维权时出现举证难、主体认定难等问题。

三是直播热选商品以次充好问题突出。

定价机制相对复杂、价格透明度相对较低的翡翠玉石珠宝等成为部分直播电商的热选商品,销售过程中“以假充真”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过度“美颜”、货不对板、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现象却较为普遍:一些经“视频验证”为“老坑老料”的原石收货后既与视频所见截然不同,也没有合格证书,实物品质、外观与线下大型卖场同类商品存在较大差异。

即便消费者将商品送至第三方机构鉴定,鉴定机构也只能对商品是否属于翡翠玉石等给出定性判断,而无法对商品到底值多少钱给出参考。

除“以次充好”等翡翠玉器销售套路外,部分商家打出若干时间后按原价或一定比例折价回购、以旧换新等促销牌吸引消费者下单,但回购协议暗藏各种门槛限制,有的则干脆以珠宝首饰有损伤等理由拒绝兑现承诺。

四是低俗直播的价值观负面导向需警惕。

一些电商带货主播将性暗示内容当成流量密码,涉黄、涉暴、低俗等直播内容严重污染公众视听;一些电商带货主播靠造假赢取流量关注,诸如树上“长鸡蛋”“结花生”等农产品“魔幻”直播,背离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与商业伦理,污染行业生态;一些电商带货主播编造“感人”故事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透支公众暖心善意,造成公众对信息传播秩序规则的误读误解。

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导向“植入”直播内容后,在频繁的社交互动中传播,引发了从消费生活到法律与伦理乃至公共安全、社会和谐等层面的一系列治理挑战。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