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泉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弯曲前行,(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忧伤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以及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0、岳阳楼记范仲淹(八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11、醉翁亭记欧阳修(八下)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12、出师表诸葛亮(九上)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我们)蜀国军力疲惫、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刻啊。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外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待遇,想将此报答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而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诚进谏的道路啊。
宫廷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差别。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的以及尽忠做了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有关主管部门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心偏袒一方,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实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益处。
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士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我因此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争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难困危之中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细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进军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诈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原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重任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实现,那就惩罚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言论,那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多加思虑谋划,征询治国良策,明察和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我正当远离陛下,面对奏章我落泪纷纷,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九下)
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买卖场所中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吐露在言语中,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14、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去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假如人们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去做的呢?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得以生存,然而有的人却不愿采用;通过这种行为,就能躲避祸患,然而有的人却不愿这样做。这是因为人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令人厌恶的东西有超过死亡的。不只是品德高尚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它,只不过品德高尚的人能不丢掉罢了。
一筐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生存,没有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他,就是过路的饥人也不会接受;践踏过再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对于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人的感激而接受;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们的天性。
15、曹刿论战《左传》(九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于是进宫廷拜见庄公。曹刿问:“你凭什么作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大家。”曹刿说:“小恩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不会听从你的。”庄公说:“猪牛羊这些祭品、玉器及丝织品,我(祭祀时)不敢虚报,一定按实情对神说。”曹刿说:“小信用未能令人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必定按照实情来处理。”曹刿答道:“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借这一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鲁军在长勺和齐军交战。庄公(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在此有埋伏,我发现齐军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下)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邹忌躺在床上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对我有所要求。”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后妃和左右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官员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个集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