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容
1、预习。
预习是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
养成了预习习惯,就会学习得更主动。
当然,有的课不一定要预习。
哪些课要预习,哪些课不要预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时间来掌握,一般说来,初中的语、数、外、理、化等课,要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的方法和步骤是通读、标疑、思考。
即要把要学的新课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对后面的习题进行初步思考。
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水平,培养自学能力。
不要用预习来代替听课。
2、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好功课的关键。
听课应做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重点笔记,踊跃答问。
所谓专心听讲,就是要边听边想,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其他同学的`提问和答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敢于提出问题。
所谓重点笔记,就是要把教师讲课的要点,教师特别强调的结论性的论述重点地记下来,或在书上加批注。
所谓踊跃答问,就是教师提问同学时,敢于站起来回答。
课堂回答教师的提问,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锻炼即发言能力,锻炼口才的大好机会。
作为学生要主动利用这种机会,锻炼和发展这些能力。
3、复习。
复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渡环节。
复习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教材,消化巩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复习要做到认真及时,把握重点,融会贯通,胸有计划。
所谓认真及时,就是当天的功课在当天复习,这样才能减少遗忘;所谓把握重点,就是要把基础知识、基本要领开清楚,把不懂的问题彻底弄懂,不留知识缺陷;所谓融会贯通,就是不孤立地死记知识,要把所学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可用摘要、列提纲等办法加以归纳,使之系统化;所谓胸有计划,就是要照顾各科,不要偏科,还要把经常复习与阶段复习结合起来。
4、作业。
学生只有通过作业练习,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对于教师来说,要尽可能做到课堂解决问题,作业要少,要适量,要有全局观念;对于学生来说,要严肃认真地做作业,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
“题海战术”和反对布置必要作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应提出以下要求:
(1)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答。
有的学生看到题目,不加思考,马上就做的习惯是不好的。
作业和考试时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往往是这样造成的。
(2)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
(3)书写要工整,作业格式要规范化,要爱护作业本,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
(4)要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拖欠作业,不依赖父母和别人,不抄袭。
5、小结。
学生学完一单元或一阶段后,要进行学习小结,即回顾前一段的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得牢固,哪些地方存在着缺漏,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小结的目的在于把前面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小结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用学生自己喜爱的形式,可写成日记,或写成周记,或写个讲演稿,或写个发言提纲,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
对小学生,一般不必作此要求。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实施方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