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小:25.37KB 6页 发布时间: 2023-06-21 11:10:16 15.16k 13.72k

2、对外国的想象本身虽然往往荒诞不经,但为什么对形象学研究来说,它仍然

是很有意义的?

答:这是因为形象学的研究并不关心一国民众的想象是不是准确地反映了外国的实际,而是主要研究在一国民众对外国的想象中所反映出来的他们的文化、心理、愿望等。因此,有些对外国的想象虽然荒诞不经,但它们仍然揭示了民众的心理和文化习俗、愿望等,所以它们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3、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哪两个主要研究领域?

答: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两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一是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关系的研究。

4、誉舆学与渊源学有什么区别?

答:影响研究中的誉舆学(流传学)是从影响的放送者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它主要研究放送者是谁、放送内容是什么?以及接受国对它们的反映。而渊源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接受者接受了国外文学的那些因素,对他的创作、作品产生了什么实际影响。

5、什么是誉舆学中的“框范影响”?

答:誉舆学中的框范影响是指外国文学作品中一种整体的环境描写方法和整体的环境氛围对接受者的影响。在这方面,愈是奇异的环境对接受者的影响就愈大。

6、什么是“文体化”仿效?

所谓“文体化”仿效,指的是渊源学中作家接受外来影响的这样一种情形:即作家仿效他喜爱的外国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调来进行创作。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他接受的外国作品的整体风貌和情调,但不能具体判断他模仿了谁。

跨越性”之内。所谓学科“跨越”指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

7、什么是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

答:所谓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或范围必须是超越一个民族、国家的几个或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科的跨越也包括在“跨越性”之内。所谓学科“跨越”指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

8、为什么“母题“具有很强的滋生主题的能力?

母题之所以具有很强的主题滋生力,是因为母题反映的都是人类的一些基本问题,基本人性。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任何时代都会面临的,我们的人性也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改变的往往只是形式,而本质则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通常说,母题是主题中的基因,是主题中的最小单位,就是说它是最基本的、最恒定的主题因素。从这些基本因素出发,往往能产生很多的互有差异的主题。

六、分析题

1、运用文学的“四要素”的理论,分析下面曹丕的《典论论文》的一段话

中“气”的含意。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

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在上面曹丕的一段话中,在好几处运用了“气”这个概念,根据文学的“四要素”的理论,这些有关“气”的概念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第一处的“气”中,“气”是针对作品而言的,它指的是作品的一种整体的风格、气韵。而在第二处中,“气”指的则是作家的一种创作个性或者说作家的某种气质。而在“引气不齐”中,“引气”指的是作家运用这种天然的创作个性和才气的能力。它与第二处的“气”相近,但仍然有细微的差别。

2、运用“文类学”的理论,分析中西悲剧的主要区别。

中西悲剧由于受到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一,表现在悲剧的结局上。西方悲剧为了唤起一种崇高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悲剧的结局往往是以主人公的毁灭而告终;而中国的悲剧为了给人以心灵的安慰,则往往将悲剧的结局处理为“大团圆”式的结局。第二,表现在悲剧人物的处理上。西方悲剧的人物往往十分丰满,他们既有着美德、又有着个性与过失、还有着强烈的内心冲突;而中国悲剧的人物则相对显得单调,他们往往缺少个性和内心冲突,悲剧的产生往往只是由于善恶冲突的结果。第三,表现在悲剧的内心上。西方悲剧类型十分丰富,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伦理悲剧等。而中国的悲剧则差不多都可以纳入伦理悲剧的范畴中。

3、请分析《蕾米亚》和《白蛇传》在母题、主题、情节、人物几方面的相似

和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这两个故事的母题都是写一种奇异的爱情(人兽、人妖、人狐、人蛇等等都属于这一母题)。另外,它们的主题都表现了青年男女对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社会传统道德对这种爱情的勒杀。在情节、人物上,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和蛇化成的女子邂逅相爱,都是在相爱后被社会传统道德的化身发现而遭到勒杀。

差异:例如在中国故事中,有青蛇这一形象,这一形象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红娘”形象的变种和化身,极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另外,在中国,尽管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但最后还有一个虚幻的美好的结局(即所谓“白状元祭塔”和天帝惩罚法海和尚等),但在西方确实一个地道的悲剧结局。这表明了中西对于悲剧的不同态度。另外,人物也有不同,除了上面提到的“青蛇”以外,在中国充当道德化身的是“和尚”,而在西方则是“哲学家”,在中国男主人公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生”,而在西方则是一个哲学家的弟子。这种人物安排的不同,结局的不同,表现了中西对于人生的理想、对于社会的认识,以及审美心理和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