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1、太后盛气而揖之。而: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之: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
3、宣子未出山而复。而: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焉: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其: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
1、会意字:取尖安()
2、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A肖B服C期D朔
4、异体字:賸--剩笋--筍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本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D)A恭敬B动静C恐惧D逶迤
“连绵字”是“联绵词”的别称。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如“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孜孜”;还有的两个音节没有什么关系,如“嘀咕”。前三种连绵词的存在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连绵词不能就字面来进行解释,如“仿佛”不能解释为“模仿佛爷”。此外,双声词语其中一字可独立成义,另一字不能独立成义,也归入连绵词行列,因为这些词也只能是一个语素。如“寂寞”,“寂”可独立成义,“寞”不行,所以“寂寞”也算是连绵词。
联绵词还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包括在单纯词中,它包含了双声的,如“仿佛”、“伶俐”等,也有叠韵的。
连绵词有以下三种类型:
1、双声词。双声词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连绵词。如“伶俐”“蹊跷”。
2、叠韵词。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连绵词。如“骆驼”“徘徊”。
3、非双声叠韵词。非双声叠韵词指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连绵词。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B)
A生庄公及共叔段。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小篆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540)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形符/意符/形旁)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显物)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