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辐射式引申。
5、《诗经》的语言以四言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图画。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懸(悬)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罹)构成通假字。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墙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窘迫或困窘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喜欢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离开
5、宋人有酤酒者。卖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水清见底的样子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跌到,比喻失败
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因发情而狂奔(或狂奔)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
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回旋地向上飞
自:象形北:会意眉:象形上:指事莫:会意吠:会意雲:形声三:指事其:象形霜:形声。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效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效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3)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5)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①水流畅通无阻,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两岸间、水中陆地和高高的河岸间,茫茫一片看不清。②认为天下壮美的事物尽在自己眼前。③脸朝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④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觉得孔子的见闻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操算不得什么。⑤我将会长时间地被道德修养高的人所笑话。
1、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2、六书: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前四种是“四体”,反映了汉字的四大结构类型。
3、词的本义指的是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
4、风骚: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因为是两部作品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而成为两部诗歌总集的代称,后引申指“文学才华”
5、古今字:上古时代,许多汉字都是一字兼表几个义项,后来为了将这几个义项区分清楚,在原字的基础上添加意符或改换意符,就成了古今字。
1、简要说明关于汉字起源的三种传说,并加以评价。
1、在我国历史上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三种: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古人认为我国上古结绳而治,如《周易·系辞下》、《说文解字·序》等。近世有些学者把结绳这种记事方式和文字联系在了一起,认为它是文字的源头。其实文字和结绳毕竟是两回事,结绳不是文字。但是,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有可能借鉴了古代的结绳。从古到今,有不少人主张文字来源于八卦。其实,八卦不是文字,也不可能演化出成千上万的文字来。但是,不可否认,汉字的某些构形与八卦有着一些文化方面的联系。我国古代传说,黄帝时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汉字。系统的汉字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的。但是,不能排除有个别出色的史官曾经对汉字的整理作出过特殊的贡献。
2、举例说明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2、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叫通假。所借的字叫通假字,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如:早—蚤,本应用“早”而大多数文献中用的是“蚤”,早为本字,蚤为通假字。借用某个字或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字称为假借字。假借字利用的是“谐音原则”,这样很多原来无法造出来的词就可以造出来了。如:我,原本是一种武器,被借去作为第一人称代词。通假是属于用字上的假借,词义离开原文不成立。假借是属于造字上的假借,词义离开原文依然成立。
3、举例说明什么是辐射式词义引申。
3、从一个词的本义所反映的事物的不同特点出发,朝着不同方向引申,就叫作辐射式引申。如:引,本义是“开弓”,由于开弓这个动作有许多状态和特点,可从各个方面引申,因而“引”产生了许多引申义。a、开弓需拉弦,所以引申为“拉、牵”义。b、开弓时将弦拉弯了,似乎拉长了,所以引申为“延长、延伸”义。c、开弓需将弦往一个方向拉,所以引申为“引导、率领”义。d、开弓需将弦往后拉,所以引申为“避开、退却”义。
4、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的词义(1)领、颈、项(2)畏、惧
4、①领、颈、项:都指人的脖子,但“颈”特指脖子的前部,“项”指脖子后部,“领”指整个脖子。在所指范围上有所不同。②畏、惧:都表示“害怕”。畏,多作及物动词,可带宾语,一般不作使动用法。惧,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时是使动用法。“畏”含有敬意,“惧”不含有敬意。两者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上有区别。
1、形声字:條倍脩休2、通假字:昏——婚3、异体字:遁——遯
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C)
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