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小:54.13KB 12页 发布时间: 2023-06-25 09:58:38 17.02k 16.93k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冉有、季路见到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那颛臾,从前先王任命它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楚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周任有句话这样说:“估量自己的才能,担任合适的职务;如果不胜任,就应罢休。你们身为季氏家臣,却不能谏止他讨伐颛臾,要你们干什么?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回避不说,而一定给它编造些托辞。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如果你们两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其稳定。

1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是:修脩儵倏

2异体字:赴——讣:3通假字:知——智

1、《助字辨略》的作者是王引之。

2、古书旧注里常见到如“尨,音茫”这样的注音材料,这是采用直音的注音方式。至于像“膑,鼻引切”,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3、根据“四书”分析,“武”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与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

4、根据“四书”分析,“脩”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干肉。

5、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引申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本义。

6、从造字结构分析“耳”、“鄙”等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句中,“耳”用的是它的引申义;至于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鄙”字用的是它的本义。

7、在《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句中,“下流”的意思是地位低下,处境低下。这是古今词义在词义方面发生了变化。

8、“仅”在古代有几乎,将近义,如《张中丞传后序》“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9、在“汉王与义帝发丧”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10、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

11、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后一个“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用与被动。

1、射其左,越于车下。越:坠落

2、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险阻

3、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即:就是

4、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通“翅”,迅疾的样子

5、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通“率”,聚集于

6、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饑:荒

7、赦之,以劝事君者。劝:勉励

8、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爨:烧火做饭

9、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柔桑:嫩桑

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

1、志乎古,必遗乎今。乎: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则:如果,连词,表假设

3、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虽然:表让步连词“虽”(相当于现代汉语和连词“虽然”)与代词“然”搭配使用,意为“虽然这样”,其作用相当于表让步复句的一个分句。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固:本来

5、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而:不译,连词,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