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接受移交——博物馆接受公安、海关、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在一定条件下移交的文物标本。
⑨借展——短期使用展品。注意:双方应签订借展协议(接站的期限,展出地点、用途,文物安全责任,发生意外损失后如何处理
藏品鉴定
主要任务: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定名定级。其目的是保证藏品的科学性,为国家保护真是的科学文化价值。鉴定是藏品研究的首要内容。原理:对文物或标本的质地、纹饰、工艺、风格等一系列特征分析以确定其时空位置。鉴定记录:包括历次鉴定意见及重要的分歧意见(关于真伪、定名、断代、价值、产地、级别等)。定名:自然标本——双名法;历史文物——时代、款识、作者;特征、纹饰、颜色;类别、器形、用途。定级: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一般文物、参考品。
藏品管理——对藏品及其信息的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播。
(1)类型
①实物管理:全过程管理及严密的监督、监管。
②信息管理:科研管理及相关业务管理。
③事务性工作:人员、业务的工作组织与协调、资源
(2)工作要求: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差用方便
(3)主要工作细节
①藏品登记
〈1〉意义:妥善保管及全部科学管理的关键,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国家文化财产保管的法律依据。
〈2〉种类:藏品总登记簿、藏品分类登记簿、参考品总登记簿、借出品登记簿、复制品登记簿。
藏品总登记簿
原则——每一件藏品都入账;专人负责管理;改正用红墨水笔划双线,由经办人在订正处盖章;字迹工整、清晰;账、物、卡三者统一;属机密文件,不能当做藏品随意翻阅;不得与其他登记簿混同。
内容——藏品登记号(一件一号,从1开始顺序积累至无穷,不能重号、空号);时代、名称(建国前:具体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年代不明者写历史朝代或时期。建国后:公元纪年);藏品数量(一般一物一号,按一件计。成套藏品,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组成部分不可以单独存在的,按整体编号并计一件。确难计数者,应注明重量);藏品现状(文物玩残情况);藏品来源(发掘、采集、收购、拨交、捐赠。自然标本应写明时代和产地;出土文物应写明出土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历史文物应写明使用者和保存者及其关系);入馆凭证号(原始号码,总登记号也应写在凭证上);藏品登记卡
藏品分类登记簿:按藏品的种类分类登记的登记簿,各类登记账的数量总和应与藏品总登记簿的总数完全相符。分类登记账的栏目内容与藏品总登记帐基本一致。增加分类号,并回注在总登记簿中该藏品备注项内,以相互印证。
登记凭证:入馆凭证、出馆凭证、入库凭证、出库凭证。→藏品流动状况的重要依据。
②分类(质地、用途、时代、工艺、族别、国别)③排架④编目
藏品目录的功用:按一定方法分为若干类,按一定次序排号,再说明其特点,鉴别其内涵价值,并考证其源流,使人们可以按类目查找所需文物。
方法:自然标本藏品的编目基本上是以自然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依据的。
藏品保护
文物保护——对藏品的方方面面进行政治、法律、教育等手段的保护以及所有权保护
文物保存——对藏品的科技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支持及提供的手段。
文物保养——用物理手段呵护文物。
文物原状
——历史地形成的变化后的状态,博物馆因工作需要将文物附着其特定时空、特定阶段时的状况及状态,包括材质、纹饰、音响、色彩、结构、造型、重量、尺寸、制作工艺、使用痕迹、历史痕迹等。
始状——最初时所具有的状态。
现状——此时此刻的状态。
(1)工作伦理:①延缓其质变,是对自然状态的干涉;②与制作目的相反;③工作人员的文化背景、价值标准会对其保护造成影响。
藏品保护内容
①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②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③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葬环境;④研究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⑤藏品的保养方法;⑥藏品的修复技术;⑦藏品的年代测定技术;⑧藏品的复制技术;⑨自然标本的制作技术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①保护健康的原状,消除隐患(保护文物不是使文物返老还童,而是对文物经常保健、消除隐患、维护病体、延年益寿);②预防性保护为主;③适当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④继承弘扬传统的文物修复保养工艺。
一、博物馆陈列
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
要素:展品(素材)、主题(内容)、设计、环境、观众
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形式:基本陈列(长期展出,比较固定的)、临时展览
陈列类型:社会历史类陈列、自然主题类陈列、艺术类陈列、科技类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