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研究并确定陈列重点场面的文物组合和展览艺术形象;
5、确定陈列整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6、解决陈列内容和形式的总体统一平衡问题;
7、审定辅助陈列的造型艺术项目,创作设计方案和作品;
8、审定重点的文字说明;
9、协调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制作、布置等工作以及各业务部门的配合;
10、陈列布置完毕以后进行审查,并决定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直到最后馆长或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开幕。
五、谈谈讲解词的写作技巧。
答:讲解是以陈列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语言和其它辅助表达方式,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一个陈列的说明文字都不可能囊括展览的全部内容。说明文字的字数、大小要受到板面大小和便于观众观览的双重制约。因此,陈列的主要内容必然大都蕴含在讲解词之中。讲解也自然成为辅助观众参观为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观众加深讨陈列的理解,增加观众参观的兴趣,使陈列产生更大的效益。
六、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应注重满足人的需求与物的需求博物馆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博物馆建筑不仅与其它公共建筑一样是人们的公共活动场所,却又比其它公共建筑多了一个又是文物标本及艺术品的收藏机构。2.应注重环境的选择与环境的创造博物馆既是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又是宣传教育的公共场所。这决定了它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博物馆的环境又与其所在地段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首先应选择城市中较为合适的地段作为馆址,即选择既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又有良好的人文环境。3.应注重表现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博物馆应注重表现其建筑的文化性或纪念性的共性特征;博物馆建筑要有自己馆的特色,要有个性特征4.应注重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结合5.需注重使用灵活性与长远适应性保证内部空间使用的可变性,尤其是陈列厅,应能适应不同陈列内容、不同展出规模及不同艺术设计的种种变化需求,以不变的灵活空间来适应多变的使用要求,也是常远适应性的要求;为适应这种不断发展的特点,要求建筑设计需注重其长远的适应性。6、建筑与陈列的和谐统一博物馆陈列作为一门艺术,其空间组合及展品组合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并较为宽敞的场所中进行的,现代化陈列的故事性、情节化的内容编排及场景化、全方位的艺术展示方式,已渐成时代的发展趋向。新形势对博物馆的建筑提出了与过去不同的标准,其中的要点之一是展厅应修得更宽大一些,以利于荷载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期望容纳更多的观众。7、博物馆建筑呼唤生态理念生态的理念应成为我国博物馆建设中的一种指导性的理念,贯穿于博物馆的环境、建筑、室内功能等各方面。所谓博物馆建筑要贯彻生态理念,是说博物馆更需要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洽协调。
七、试谈对博物馆管理工作的认识。
答: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文物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参观接待和讲解;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与文物、博物馆事业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建立、管理、维护文物资料信息库;做好藏品的鉴定、保护和修复工作,以及馆内环境、展柜的保洁、展品的防虫、防潮和防霉等工作;收集新信息,应用新材料,留意社会或藏品界特别是一些技术和人员力量比较强的科研单位,获取以利用在藏品保护方面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方法;加强业务指导与协调。做好陈列、宣教(群工)、保卫、清洁等部门有关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协调,让他们配合做好藏品的安全、卫生等常识性的保护工作;根据工作的需要,对展场展出的藏品进行拍照或复制,监督有关人员不得使用闪光灯,对照明灯具必须距文物2米以外进行拍摄。博物馆管理工作连结着观众和博物馆,构成了一种灵活而稳定的信息传播的渠道,也连结着普罗大众和知识殿堂,使严肃的学问以一种亲切的形式被大众接受。
八、结合免费开放分析目前我国博物馆观众现状及其可行性对策。
答:尽管国家实施了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的做法,也是为数不多的人在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严格地讲其圈子并未得到多大的扩展,我想这都有待于今后博物馆等有关部门要多做积极有效工作,进一步扩大宣传,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身边的各类博物馆及其价值,并不断培养观众参观博物馆等文化公益设施的良好习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以此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所以,我们应客观认识我国博物馆观众市场的现状。同时,博物馆应有更加博大的胸怀,不仅仅站在博物馆自身利益的角度,而需站在社会发展、城市繁荣、社区建设的角度,通过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使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潜移默化地受到博物馆文化氛围的影响和教育。
九、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的目的性:要从博物馆的性质出发,从保护国家科学文化财富出发,从陈列的需要出发。2、逐步建立完整的藏品体系,征集的重点应放在本馆藏品中的空白和薄弱环节亦既要尽可能的填补缺门,以保证藏品的系统性完整性,其次,藏品的丰富与否,不在于藏品数量的增加,而应着重于藏品质量的提高和种类的丰富,3、科学的计划性,馆藏品现状的调查,陈列的研究需要的调查,征集来源的调查,加强预见性,为未来而征集。
十、结合实例分析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主要思路(主要途径和主要思路)。
答: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社会征集调查,收购,拣选,交换调拨,接受捐赠,接受移交1、考古发掘人文科学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田野考古发掘为此类博物馆的陈列、研究和社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田野采集对于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自然部征集自然标本的主要途径。3、民族学调查主要是收集民族文物。民族文物:我国近现代除汉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文物。民族地区博物馆征集文物的思路:即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征集反映本地区民族民俗的文物;今兼顾,为未来而征集;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博物馆得到保护和传承。4、社会征集调查必要性:私人收藏文物传统,民间流散文物;尤其革命文物、近现代文物。专题征集应当:确定征集专题,重点突出,选定征集对象的地点和路线,如纪念馆征集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文物,就要到人物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区征集。5、收购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换取私人收藏的私人或文物商店的文物、标本。6、拣选7、交换、调拨交换:博物馆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黄方的藏品以有易无。交换经常是以本馆中复品或与博物馆性质不相符的藏品去换取所需藏品。调拨: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博物馆性质与需要,有计划的拨给有关文物;博物馆之间一方支援另一方,拨给对方藏品。8、接受捐赠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捐赠;私人爱好;学者科学研究;承继先人的遗产;9、接受移交博物馆接收公安、海关、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在一定条件下移交的文物或标本。
十一、藏品鉴定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内容。
答:中国的藏品鉴定,采用直观的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直观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依靠鉴定人员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藏品进行分类、比较和辨识。
分类:博物馆的藏品,种类繁多,真伪混杂,鉴定时应根据不同类别、质地、制作方法和作伪特点等,把混合相间的各类藏品,分为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不同类群,找出藏品之间的异同点,达到认识和鉴别的目的。比较: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为藏品鉴定工作提供了标准器物,它们对传世文物的辨伪、断代、释疑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根据已知的标准器物,将需要鉴定的藏品,同已有确切年代、产地、作者、铭记、纹饰、质地、制作方法、造型特征等的藏品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其与标准器物的异同,鉴别其真伪及年代。辨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和科学检验等方法,了解藏品的产生环境、社会背景、流传经过等,按鉴定对象及其同类品的规律,考察藏品的本质,进行辨析和识别。
十二、藏品定名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答:1、规范要求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历史文物定名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着录规范》中规定:文物藏品的名称应包含该文物藏品的年代、地域、人文以及有关的工艺技法、文饰题材、形态、质地等本体属性信息和物名(或通称)。总而言之,文物定名应当做到“观其名而知其貌”。A铜器(金属器)定名一般应包括年代、铭文、工艺、花纹、形制(或特征)、器形(通称)等内容,并顺序排列。B瓷器定名一般应包括年代、窑别、胎釉、绘饰、器形(通称)等内容,并顺序排列。如果瓷器本身有年号款,则在时代后加上“款”字,如果款识是仿款,则应在年号款前加写“仿”字。C书画定名:一般应包括年代、作者、主题内容、类别(形制)等内容,并顺序排列。无款而又不能确定作者的,年代可知的则可写“宋人”、“明人”、“清人”。如系临摹,名称中加“临”字;如是仿摹,名称中加“仿”字;三人或三人以上合作的,则写明前两人名字。D玉器定名一般应包括年代、作者、工艺、纹饰、特征、质地、器形(通称)等内容,并顺序排列。此外,还需注意:(1)有历史、艺术价值而本身有残缺的藏品,应先注明“残”字(2)凡不能分割的文物,定名时应标在一起;成组的文物,完整无缺者,要定一集体名称。失群者应在单个名称前标上集体名称。(3)凡文物无铭文,款识,又无特殊纹饰者,器名前标质地。(4)凡文物附属的附件,不标在名称内,只在注中说明。E近现代文物定名一般应包括年代、物主、事件、地点、用途、通称等内容。近现代文物名称用语,既应尽可能简明扼要,又要规范,还须符合语言习惯。
十三、藏品编目的主要步骤和主要内容。
答:藏品编目步骤:
1、填写编目卡片
是编目基础,反映了藏品蕴涵的内容、外在特征和对藏品的梗概的认识。
要求完备性:多角度反映藏品特征;
准确性:每个项目要如实填写
一致性:做到标准化和规格化
2、将编目卡片按照一定次序组成一个完善的逻辑体系,编成目录。
内容:
编写项目分为基本项目和鉴定项目两方面。
基本项目:登记号、原来号、数量、来源、入馆日期、照片底版号、拓片号、档案号、编目日期及编者,有关资料(参考文献、着录、研究论文等)
鉴定项目: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重量、现状(完残、修复)、描述和评价(对藏品的概要描述,包括特征、评价、内涵和历史背景等)。
十四、藏品保护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
答:内容:
1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对研究文物败坏的机理和选择适当的修复和保养材料是很有必要的。
2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