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述人感染猪囊尾蚴途径
(1)外部感染:吃了污染有猪带绦虫虫卵的食物;
(2)自身感染:感染猪带绦虫的病人小肠内的孕卵节片因肠的逆蠕动而进胃;卵壳被消化,六钩蚴钻入人的肠粘膜,经血流散布到全身各组织内发育为囊尾蚴。
3、亚临床型乳房炎的防治是
(1)乳头药浴:奶前后,用0.3%~0.5%的洗必泰或次氯酸钠或新洁尔灭等药液浸泡乳头,杀灭附着在乳头末端及其周围和乳头管内的病原体。
(2)乳头保护膜:丙烯溶液,浸渍乳头。保护膜通气性好,对皮肤没有刺激性,保护乳头管不被病原体侵入,对乳头表皮附着的病原菌还有杀灭作用。徒手不易撕掉,用温水洗擦才能除去。
(3)盐酸左旋咪唑:恢复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3、简述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1)静脉注射硼葡萄糖酸钙溶液。
按葡萄糖酸钙溶液数量的4%加入硼酸,可提高葡萄糖酸钙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稳定性。剂量为静脉注射20%~25%硼葡萄糖酸钙500ml
(2)乳房送风疗法适用于对钙疗法反应不佳或复发的病例。
乳房送风疗法的机理是在打入空气后,乳房内的压力随即上升,乳房的血管受到压迫,因之流入乳房的血液减少,随血液进入初乳而丧失的钙也减少,血钙水平(也包括血磷)得以增高。与此同时,全身血压也升高,可以消除脑的缺氧、缺血状态,使其调节血钙平衡的功能得以恢复。另外,向乳房打入空气后,乳腺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并传至大脑,可提高脑的兴奋性,解除其抑制状态。
五、试述动物传染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1、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很多种传染病的发生,都与畜禽的饲养管理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饲养管理是畜禽防疫的基础。因此要分群饲养,合理饲喂,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畜禽的清洁卫生工作,建立良好的生长环境。
2、加强兽医防疫和检疫工作
要根据本场实际适时进行主要传染病的免疫工作,加强对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传染病的检疫。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持异性抵抗力,降低动物易感性的重要措施,它是综合性防疫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要制定周密的免疫接种计划。畜禽接种各种疫苗,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季节,疫苗产生抗体的时间,免疫期限,做好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按规定程序接种。要有科学的免疫程序疫苗的免疫效果除与疫苗质量、机体的健康状况有关外,还与幼畜体内的母源抗体有关。对某些传染病的初次免疫时间,一定要选择妥当。按免疫效果确定免疫接种的方法。
3、加强隔离、扑杀和消毒
对于经检疫或临床观察发现的带毒畜或病畜,要及时隔离,对同群健康畜及时免疫。对畜禽圈舍和场地彻底消毒。如发生一类传染病则要扑杀病畜和同群畜,并根据国家防疫法的规定封锁疫区。
1.抗生素分为哪几类。P43~48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又名先锋霉菌素类)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机理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等
(3)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半合成四环素(如多西环素)
(4)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
(5)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等。
(6)林可胺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7)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多黏菌素B、黏菌素
(8)其他:泰妙菌素、杆菌肽
2.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理:菌体蛋白变性或沉淀。改变菌体细胞的通透性。干扰或损害生命必须的酶系统。
3.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①产生水解酶使药物活性失活。②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质内,无法发挥抗菌作用。③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结构,使药物不能与靶位结合而失去药物抗病作用。④改变其自身代谢途径,使药物不能竞争性与靶位结合靶位,而失去抑菌作用。
4.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进行选择的生物大分子。
5.最小抑菌浓度:体外实验能抑制培养基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6.耐药性:原菌多次接触化学药物而产生一种结构生理生化功能上的改变,并把这种改变遗传下去形成变异株,在这种情况下菌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7.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8.药物的后遗效应。P24: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如药源性疾病、抗菌药后效应和抗生素后白细胞促进效应)。
9.药物的副作用。P24: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者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表现形式。P94
1)散发性:发病的畜禽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都是以零星病例的形式出现。
2)地方流行性: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内发生的传染病,传播范围不大,病例比散发性数量多。
3)流行性:畜禽发病数目比较多,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