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概念:在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有一种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薄壁、机械组织共同构成的复合组织称为维管组织,维管组织在植物体器官中呈分离束状结构存在时,称为维管束。
(2)结构:由木质部、束中形成层和韧皮部三部分构成。
(3)类型:辐射维管束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周韧维管束
3.
(1)概念:花粉传到同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称为白花传粉;花粉以不同方式传到另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称为异花传粉。
(2)意义:传粉是受精作用的前提。异花传粉使两个生活环境不尽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使后代的适应性更强。
4.液泡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它能调节渗透压的大小,控制水分出入细胞;
(2)维持一定的膨压,使细胞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具有一定的坚实性;
(3)液泡是各种养料及代谢产物的储藏场所;
(4)高浓度的细胞液对植物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意义。
5.蔷薇科四个亚科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绣线菊亚科:木本,单叶互生,花托盘状或盘锥状,雄蕊多数,离生雌蕊,心皮孔~5,子房上位周位花,聚合蓇葖果。代表植物:绣线菊。
(2)蔷薇亚科:草本,木本,羽状复叶互生,有托叶,花托盘锥状或壶状,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雌蕊,心皮多,不定数,子房上位周位花,蔷薇果、聚合瘦果或聚合核果。代表植物:月季。
(3)李亚科: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雄蕊多数,花托状,单雌蕊,子房上位周位花,核果。代表植物:桃、杏。
(4)梨亚科:木本,多单叶,少复叶互生,有托叶,雄蕊多数,雌蕊2—5心皮合生,梨果。代表植物:苹果。
七、论述题
1.(1)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在茎的初生构造形成之后,束中形成层开始活动,此时与束中形成层相接的髓射线细胞,也接着恢复分裂能力,由薄壁细胞转变为分生细胞,形成束间形成层。由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称为形成层。
(2)形成层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称为纺锤状原始细胞,细胞成长纺锤形,它分裂产生管胞、导管、筛管等细胞;另一种称为射线原始细胞,细胞成长方形,它分裂产生维管射线。
(3)形成层的活动结果:形成层细胞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产生次生组织,使茎不断增粗,形成层细胞通过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通过垂周分裂而增大了形成层环自身的圈围。一般形成层向内分裂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多,向外形成的韧皮部细胞少(约为4:1)。随着形成层细胞的不断分裂,次生木质部占了茎的大部分,而次生韧皮部则被推到茎周边,开参与形成树皮而逐渐脱落。因此,树木茎中次生木质部的数量远较次生韧皮部为多。
次生木质部中以木纤维及导管为主;次生韧皮部中以韧皮薄壁细胞和筛管为主。此外,射线原始细胞向外、向内分别产生韧皮射线和木射线,呈放射状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构成横向运输系统。
2.双子叶植物的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1)表皮:表皮是覆盖在叶片外表的组织,分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不含叶绿体,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正面观呈不规则的波状与相邻的表皮细胞彼此紧密镶嵌。细胞外壁角化,并形成角质层,叶的表皮具有大量气孔,由肾形保卫细胞围成,叶表皮上还可以形成蜡被和表皮毛。
(2)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由同化薄壁组织组成。一般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成圆柱形,排列如栅栏状,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称为栅栏组织。在栅栏组织的下面是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内含叶绿体较少,细胞排列疏松,细胞之间有较大的胞间隙与气孔构成叶的通气系统,有利于气体交换。
(3)叶脉:叶脉分布在叶肉中,是叶中的维管束,纵横交错成网状排列,通常主脉较粗大,在叶背上特别隆起。主脉是由厚壁组织的维管束鞘和维管束组成的,维管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三部分。木质部在上方近轴面,由导管、管胞、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组成,韧皮部在下方远轴面,由筛管、伴胞、薄壁细胞组成,形成层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其活动期短,很快就停止活动而失去作用。侧脉的构造比较简单,它的外围没有机械组织,仅有一圈薄壁的维管束包围着。维管束内无形成层,木质部通常只有螺纹导管,韧皮部的筛管也无伴胞,整个维管束的细胞比主脉小,数目也较少。叶脉分枝愈细,构造也愈来愈简单,在脉梢部分往往只剩下一个螺纹加厚的管胞,游离在薄壁组织中,韧皮部则只有薄壁细胞与叶肉细胞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