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钢板对接试件焊后变形角度应小于或等于2°,试件错位量应不大于10%T且小于等于1.5mm。
82.电焊弧光辐射主要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其中,红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光化学作用,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则主要是灼伤。
83.电焊弧光辐射主要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其中,红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组织热作用,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则主要是光化学作用。
85.电焊弧光辐射主要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其中,红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组织热作用,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则主要是灼伤。
1.安全电流值指的是工频(50HZ)交流电50mA或直流电5mA。当人体接触到此电流时,会有麻痛感觉,但不会造成长期伤害。
2.焊接线能量是指焊接过程中焊接能源输入到单位长度焊缝上的能量。
3.过热是指在高温或保温时间过长的情况下,奥氏体的晶粒会显著长大,导致冷却后材料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变差。
4.焊接接头是指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它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
5.熔合比是指熔焊时被熔化的母材在金属中所占的百分比。
6.焊脚尺寸是指在角焊缝横截面上画出最大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长度。
7.碳当量是指在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磷)的含量按其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可以作为评定钢材焊接性能的一种参考指数。
8.弧坑是指弧焊时由于断弧或收弧不当,在焊道末端形成的低洼部分。
9.熔敷金属是指完全由填充金属熔化后所形成的焊缝金属。
10.焊道是指每一次熔敷所形成的一条单道焊缝。
11.焊接工艺评定是为验证所拟定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的结果评定。
12.焊接工艺指导书是验证试验所拟定的、经过评定合格的、用于指导市场的焊接工艺文件。
13.焊后热处理是指能改变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残余应力的热处理过程。
14.正接是一种焊件接电源的接线法,即焊件接电源正极,电极接电源负极。也称为正极性。
15.冷裂纹是指在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时产生的焊接裂纹。为了避免冷裂纹的产生,需要采取预热和后热等工艺措施。
16.碱性焊条是一种焊接材料,其药皮中含有大量的碱性氧化物和氟化钙。相比一般酸性焊条,碱性低氢型焊条焊接的焊缝含氢量很低,抗裂性能及强度好,塑性及韧性高。
17.预热是一种焊接工艺措施,指在焊接开始前,对焊件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这样可以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避免冷裂纹的产生。
18.后热是一种焊接工艺措施,指在焊接后立即对工件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这样可以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避免冷裂纹的产生。
19.层间温度是指在多层焊时,施焊后继焊道之前,其相邻焊道应保持的最低温度。这样可以避免冷裂纹的产生,保证焊接质量。
20.焊缝成型系数是指在单道焊缝截面上焊缝宽度(B)与焊缝深度(H)的比值Φ=B/H。焊缝成型系数越大,表示焊缝的宽度越大,深度越小,成形越好。
XXX:
1.坡口是指被焊工件部位加工并装配成一定几何形状沟槽。开坡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焊缝焊透,便于清除熔渣,获得较好的焊缝成形。
2.焊缝符号中,“圆圈”表示周焊,“三角行”表示角焊缝,“圆弧”表示焊后将焊缝加工成凹面,“4”表示焊脚高为4mm,“10”表示焊接10处。
3.焊工在焊接时应注意或防止电弧焊的触电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灼伤、急性中毒、高出坠落、物体打击等不安全因素。
4.碱性低氢型焊条的机械性能比一般酸性焊条好,因为碱性焊条焊接的焊缝含氢量很低,抗裂性能及强度好,塑性及韧性高。
5.电焊条药皮的作用包括机械保护作用、合金作用和稳弧作用。
6.气孔是焊接时熔池中得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气孔会削弱焊缝的有效工作面积,降低焊接接头性能,产生应力集中,甚至引起脆性破坏。
7.焊接裂纹是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界面所产生的缝隙。焊接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再热裂纹、冷裂纹、层状撕裂和应力腐蚀裂纹。
8.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产生原因是不均匀热输入,导致焊接接头局部产生应力和变形。
9.气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焊接材料中的气体未能完全排除,或者焊接过程中受到空气、油污等杂质的污染。
3.焊接位置要正确,焊缝要对准。
收弧时应注意:
1.收弧要平稳,不要过急,以免引起焊接缺陷。
2.收弧时要注意保护气体的流量和方向,以保证焊接质量。
3.收弧后要及时清理焊渣和飞溅,以免影响下一次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