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些知识需要多画图,才能理解。比如气体从哪儿到哪儿,穿过几层生物膜/细胞膜的问题。要学会“直观法”。
自己亲自画一遍,印象更深刻。不要总是图省事儿,直接用题目中的图。题目中画的毛细血管壁,是一条线,而非单层细胞(穿过单层细胞会跨越两次细胞膜),若直接用题目中的图,容易遗漏。
1.2基础知识理解了,但是没记住
(1)及时复习,设立多个复习节点(当天,3天,7天,一个月)。利用好遗忘规律曲线,使复习抢在遗忘前。
(2)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上课主要负责理解,能多记笔记就多记笔记,来不及落实到纸面的,可以课下找同学借学案。先保证落到脑子里,再追求落到纸面上。纸面功夫可以课下补。同学之间互助学习。
1.3以为自己记住了,但实际上记不准记不牢
(1)记忆之前,先确认知识理解无误,再进行记忆,不要形成错误印象。
(2)自己考自己,不要看着学案记。因为这些内容在课上可能听过多次,觉得非常熟悉,就误以为自己都会了。用白纸遮住学案的大部分内容,只漏出标题,或是表格的表头等提示性内容,自己尝试说出具体内容,检查自己记住了多少。不一定需要逐项默写,默写可能比较浪费时间,自己在心里能默背出来就可以。特别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多写几遍。自测可以减少“似会非会”的问题出现。
(3)提笔忘字,要多动笔!
1.4基础知识理解并记住,但是答题没在点子上
(1)从题目中找答题要点、答题线索、答题方向。
(2)看书、做题的时候注意积累答题术语。
2.做题思维
(1)做题要多分析,不能一味背学案。
(2)要结合生活实际。肌肉注射,药物不是直接进入血浆,而是先进入组织液。哪怕平时上课没有特别提过,考试的时候也可以顺带联想一下,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区别是什么,自己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生物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就容易得多。
(3)做题重在质量,而非数量。“多做题”并不一定是好的提成绩方法,多做题,不如吃透题。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数量才有意义。
不会的题目,问老师,弄明白之后。及时总结题目的分析思路和解题切入点。反复做,做反复,反复总结,反复体会。通过总结,提升思维层次。
(4)见到文字多的题没有耐心。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文字越多,题目越简单”。读题的时候学会画重点信息,摒弃干扰信息。
(5)对信息题有畏惧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信息题都是简单题”。利用题目信息答题,合理套用题目信息。
(6)看不懂图像题。抓取图像关键信息,学会分析关键特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注意起点,拐点,最高点,最低点,终点等关键点。
两个图像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导致图像结果不同往往是因为实验处理有差别。通过异同点,推测可能原因。同时要结合题干和选项的提示进行解答。
3.答题节奏
3.1基础知识不牢固,反应慢,导致做题慢。
(1)提高熟练度和记忆效果。
(2)错题、好题反复做,反复看,不要做过一遍,对完答案就扔掉了。熟能生巧,同样的题反复看几遍,就熟悉了。
3.2思考时间过长
考试前提醒自己,不会的题,做一两分钟还没有思路就跳过,切忌纠结太久。每门科目每次考试前都这样提醒自己:不要犟,不要钻牛角尖,不会的题,果断略过,或者随便选一个,防止涂窜答题卡。
3.3缺少“审卷子”的环节
考试卷会提前几分钟发给考生。填好姓名等基本信息,涂好考号之后,不要急于用眼睛看题,着急去做题。要快速浏览每一页试卷,对题目的难易程度还有相应的题量分布有一个大概了解,哪里应该抓紧答题,哪里应该稍微费时思考,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方能有较好的答题节奏,不会该快的地方答慢了,该慢下来的地方答太快。
3.4答题顺序不当
这次的考试题目,大题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不太需要长线思维,基本上看一个空可以填一个空,留15分钟,一遍看一边填空,足够。
有些同学先答大题,再答选择题。这就导致大题耗时较长,后面的选择题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匆匆忙忙看几眼就选一个上去,准确率太低导致得分不理想。
如果拿到试卷后有一个“审卷子”的过程,可能就会确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答题顺序。
4.粗心大意
4.1没仔细看“错误”还是“正确”
画出关键词。
4.2卷子上选对了,答题卡涂错了
每一个选项前都做标记,画√或×,看清楚再选。
4.3没仔细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