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学法的指导过程:了解学情〔重要前提、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实施指导、反馈控制。
6、学法指导的方式★:系统传授式、专题讨论式、学科渗透式、学习诊断式★、经验交流式。
第八章教会学生做人
知识要点
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目标分解;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德育原则;学生教育的方法
本章考点
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目标分解、人格教育方法、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第一节塑造完整的人---素质教育的内容
1、素质教育
★: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
2、素质教育的特点★★★:整体化★〔全面发展、基础性、内化性、综合性
3、素质教育目标分解:〔1思想政治素质★---占统治地位〔2道德素质★—培养对偶的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3文化素质〔4生理素质〔5心理素质〔6审美素质〔7劳动素质〔8交往素质
4、人格教育方法:P352
第二节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从知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发展顺序进行★。
2、道德认知:即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善恶是非的判断。
(1)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他律到自律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从他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
3、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等。如自尊感、荣辱感。
4、道德意志
★: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实例分析★
5、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第三节德育原则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实例分析★: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实例分析★: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第四节学生教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P373。教师使用口语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项目,说服★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2、榜样和示范★:"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言传重于身教"
3、锻炼: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
4、修养:"慎独":---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5、陶冶★:通过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6、评价〔1奖励:赞许、表扬、奖赏★〔2惩罚:★★书P381案例分析〔3操行评定
第一章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