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螅纲:多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刺细胞仅存在于外胚层
(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
(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结构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来自内胚层。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
*(4)立方水母纲:也称箱型水母。大约有20种,海生。水螅体小,水母体大,箱形,有拟缘膜(velarium)和复眼。会主动猎食鱼类,蟹类等动物。独居。其刺细胞对于人体有剧毒。(不要求)
*(5)十字水母纲:身体由水螅型及水母型联合形成,形如倒置的喇叭,浮浪幼虫无纤毛,只能爬行。(不要求)
8、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比腔肠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②三胚层,无体腔;
③中胚层产生的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皮肤肌肉囊”;
④有口无肛门的不完全的消化系统,在寄生生活的种类中趋于退化或消失;
⑤出现了原肾管式的排泄系统;
⑥神经系统头端集中化,一些类群出现典型的梯状神经系统。
⑦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及一系列附属腺体。
(2)两侧对称与中胚层的形成是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级的重要方面。
9、什么是两侧对称?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镜像的两部分的一种对称形式。
2两侧对称使动物体明显地分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
3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分化有关,腹部司运动,背部司保护,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运动也由不定向变为定向。
4两侧对称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过渡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而水底爬行又可演化到陆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的体制是动物由水生演化到陆生的先决条件之一。
5两侧对称使动物体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分化阶段,获得了更广泛意义的适应,在演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0、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
1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扩大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范围;同时消化管壁上的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也加强了,从而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又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而运动机能的提高则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
3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抵抗干旱,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11、原体腔的出现具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原体腔的出现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作为流体静力骨骼,能使虫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同时加强运动能力;
3体腔液能使体腔内的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12、身体分节现象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何意义?
身体分节,体外分节,体内也相应分节,而且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不仅增强了运动机能,而且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因此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一个极重要的标志。
13、真体腔的出现有何生物学意义?
真(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能力,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环节动物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不仅能辅助物质的运输,而且也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
14、环节动物分为哪几个纲?如何区分?
分纲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代表动物沙蚕环毛蚓、丝蚓水蛭、山蛭
体形体节圆筒,多同律分节圆筒,同律分节较扁,同律分节
运动器官疣足、刚毛+肌肉刚毛+肌肉前后吸盘+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