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6.阐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总目标。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
学生能: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7.请概述“了解”的基本含义。(从“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感悟”“探索”中抽一个)
答: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由来、内涵和特征,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多角度理解和表征数学对象的本质,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基于数学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有意识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经验。
感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获得初步的理性认识。
探索: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独立或合作参与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确定结论。
课程内容:(1)数与代数部分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2.数与代数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3.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具有密切的联系,既要注重各自的特征,也要关注二者的联系。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通过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
4.估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
5.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二、问答题
1.“数与运算”包括哪些内容?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2.“数量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课程内容:(2)图形与几何部分
一、填空题
1.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
2.“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密切关系。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在推导一些常见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
4.“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判断物体的位置,探索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增强(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学生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的(抽象)过程,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感受(数学美),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问答题
1.结合课标,谈谈第一学段应如何进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