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数学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同时还要兼任思品、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工作量重,压力大。
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
2、学校经费紧张,造成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
受经费的制约,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太少。
学校缺乏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也成为一句空话。
3、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一些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三)社会及家庭方面
1、社会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2、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
3、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环境,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二、对策
(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
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
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联校联片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
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
(二)改革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第一,备课本可以反复使用。
教师第一次备课时,做到认真详尽,在第二次教到同一内容的时候,该教师只需在原有基础上稍做修改,使教案更丰满即可。
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比较新旧教法,得出最好的备课方案。
第二,改“教案”为“学案”,把教学过程分为“学生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师教学策略设计”,学案中不仅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更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课堂设计讲求实效性和创造性,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
写作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四,在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时区别对待不同级别的教师,不搞一刀切,具有针对性。
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对中级职称或任教十年以上的教师要求备课要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可写简案;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总结经验,找出教学规律,可写简略的教案。
同时,要求各类学校注重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做到:
“四定”——定主题、定形式、定时间、定主讲人;
“三有”——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
注重备课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开展课堂案例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等。
自研式汇报课: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现研究的价值,凸现自己的研究特点。
出外学习课堂实录:教师出外学习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它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
同课同构、同课异构。
几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调控等之外,更需要临场的教学机智的发挥和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把握。
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