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会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
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在一个互动的学习空间内进行多向的学习交流方式。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
但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
如阅读《庐山的云雾》《海底世界》等文,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的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
3.创新评价方式,突出阅读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阅读的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以活动促评价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⑴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善于抵制干扰,全身心去读书,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⑵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提示问题去读。
⑶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理会。
⑷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⑸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八)开通网络教育,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农村的教师和孩子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对策的研究3
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悖于语文课改实验的推进。
现结合听课调研和三类学校的调研测试、小学语文毕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就语文教学的现状略作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与老师们共勉。
现状之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一些语文教师课前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乃至一篇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因此,走进课堂,便让学生翻开教材,从读书开始,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汇报,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并不少见。
出现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没有真正从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来分析问题。
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弄清教什么,也就是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
这里说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不是指教学参考书中的条条款款,需要教师对一篇课文的特点,做深入的理解,对一组教材做周密的考虑,并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将字词句段篇,内容与方法,习惯与兴趣,情感与态度等目标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个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促成总目标的达成。
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弄清楚课文在内容、表达方面的特点,要弄清楚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哪些字,学会哪些字和词,要弄清楚学生经过怎样的过程,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最终弄清楚理解、感悟什么(思想内容),学习、领悟什么(表达方法),掌握、运用什么(学习方法、习惯)。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琢磨的基础上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对其中的“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设计,老师们颇感困惑。
根据我的认识,所谓“过程和方法”,就像一辆马车,是一种载体,上面装者“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阅读的兴趣、方法和习惯等。
例如,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内容,通过角色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这其中的“通过抓重点词”“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角色朗读”就是一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另外,学生圈点标画、动作表演、借助资料、质疑问难等等也可以看作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有了这一维度的目标设计,另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施就有了保证。
现状之二:教师备课不深入
我到学校听了老师的课后,常常叫老师把教案拿给我看。
看到教案后,感到奇怪的是老师们写的教案与所上的课是背道而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老师们把教案当作一种摆设,把写教案当作完成任务。
因此,备课时钻研教材蜻蜓点水,浅尝辙止,理解不到位,读得不深入。
策略二:深钻教材,熟读课文
上好课的前提是深钻教材。
一篇课文摆在我们面前,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