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本质意义不在于单位时间内多完成了几道习题,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自信心是否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意志品质是否得到锻炼、行为习惯是否得到养成”,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占多大比例。
高效课堂更看重的是学生“投入学习的状态”——是否有趣、是否深入、是否专注、是否愉快等。
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人”的研究和调动上,教师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志同道合式的朋友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2.导学要坚持四个“必须”。
一是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必须体现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过程,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铺垫性、诱发性、过度性问题;三是引导过程必须体现学法指导,导学案的语言表达要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收集、联想、记忆、思维、交流、合作、探究、自测等;四是必须体现教学目标的分步达成、学习过程的分层要求、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并在每个环节上都有时间上的要求。
提供给学生的导学案主要内容是为学生自学设计的铺垫性和引导性问题以及学习过程安排,需要补充的学习资源和习题,可利用多媒体、学习卡片等方式进行呈现。
3.“四学”要注重落实。
建议对学生预习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开始阶段和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并建议按这样的程序进行:教师导学。
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设置悬念、激活思维、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等。
学生自学。
通读教材,整体感知;按照导学案钻研教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保证安静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及时了解学生学的情况。
学生互学。
按照导学案的要求,相互检查自学情况,并相互帮助,尽量解决不懂的问题和探究问题。
互学的小组学生相对固定,并提出帮扶目标。
组内群学。
组内群学的主要方式是展示。
首先要求组长对组内学生学习情况有充分了解,然后确定组内展示的内容,安排小组展示活动,重点解决还太明白的问题,这个过程要鼓励人人参与。
同时,组长要及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部分小组的活动中来。
4.“主导”作用要在展示中发挥。
一般来讲,全班的展示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挖教材,培养能力,所以,对都会了的和都不会的问题不展示。
需要展示的内容主要是:一是反映重点内容的核心知识和典型问题,二是在“预习”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三是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容易产生歧义的挑战性问题,四是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解决不了但经过全员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五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善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表达的条理性;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发现新问题,能非常机智地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形成思维碰撞,这是最能体现“展示意义”的事情,每当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时,教师要不惜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争论中激发兴趣,锻炼思维。
在新授课上,教者要在“新观点、新发现”上做文章,而不是知识的难度,要重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资源,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同时,展示活动占用的时间不能太多,要防止只有表面的热闹,内容选择要精准,展示过程要精彩。
5.“小组”建设要切实重视。
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喜欢学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需要重视这三项工作:首先是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
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否能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小组长培训与指导,提高小组长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各小组自主确定奋斗目标和学习常规,明确小组长的检查、督促、安排等工作职责,适当组织才艺类的小组展示竞赛活动。
6.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学习评价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规律和个性特点,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全体学生把“努力做一个好人”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
所以,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成为好人的愿望”,既不让表扬变得廉价、肉麻,又不能随意打击和嘲笑,要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美好的东西、善良的品质和进取的本性,对他们的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关注。
7.反馈要做到及时回授。
反馈是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的一种信息收集,在这方面,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并注意畅通反馈渠道,有适量的作业和检测,确保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
但反馈不是目的,目的是对收集到的信息作以科学的判断,并有效地进行回授,把学生的问题及时化解。
这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现场决策能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8.“学得慢”要积极应对。
目前教师们普遍感到为难的问题是:学生不会学、教学进度慢、教学不落实、课堂难调控等等一些现象上的问题,特别是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评价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教师们又不敢大胆放手,所以不少教师采取的是回避问题的态度,改革工作只能停留在表层上,不能有步骤地推进。
建议教师们要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要知道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的改革的目的,只要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改革也就成功了,所以说,回避问题就是回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