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
1、当前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当前的课程依然以智育为主的文化课程,而对学生的道德、审美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并不是非常重视,造成了许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学生就变成了学习知识的工具,自我休养存在严重问题,学生往往形成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在教学方面教师把教仅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或者说把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训练看成是教学唯一的或最重要的内容,忽视了能力训练、情感意志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的”当作“目标”,这一点,值得我们十分重视。
2、课程以文本为主,教学难以因材施教
由于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而高考的评价方式又是致力于学科成绩,所以当前的课程任是以课本知识为主,而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的活动或行为。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的考点知识,每一位同学同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而在当前班级授课制当中由于时间和压力教师就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但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教学的效率也难以提升。
3、课程难、深,教学难以创新。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高考上线率,现在的学校在文化知识方面最求难、深,学生对此理解起来相当的困难,这就造成教学互动性的缺失,教学只能采用“满堂灌”或“一问一答式”、“机械训练式”。
学生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这种学习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的训练,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知识的传授方面有它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但对其它方式,特别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重结果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发问和发现,重知识传授轻体验、感悟,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其发展的功能价值就无法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落实。
二、解决对策
1、制定好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学目标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道德的培养,所以在制定目标时要统筹兼顾并且不能只是注重形式要将教学目标真正融入课堂之中。
然后要明确目的和目标的区别,目标更加明确,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有详有略的进行。
我们知道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灵活性,教学是两个过程那么学的目标也必须要明确,学生应该如何学,以什么方式才可行,要学到什么程度,只有教学都兼顾起来才能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难题。
2、注重课堂创新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教授,更要注重课堂的生成。
我们知道体验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同时更是领悟知识的前提与基础,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领悟,没有领悟就不可能有创新。
“听懂”是浅层次的、消极的、继承性的学习,“领悟”才是深层次、积极性的、创造性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可能,就应该让学生去体验事实,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结论。
3、建立师生互动关系
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了很大变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的一大重点。
我们说教学,单纯的教或学都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是教和学的中心人物。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以一个指导者的角度去进行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课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上得有活力。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必定会主动地进入课堂,积极地思考问题,而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必定会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习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4、教学适应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飞速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
因此我们不能再拘泥于传统教学,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学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现下有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信息多种多样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跟不上就无法为学生解答问题,这样就必然会造成课堂秩序的失衡。
而教师拘泥于教材这就会使学生所学知识无法与社会现实衔接,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运用于现实。
比如说: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习了电力知识对知识掌握也比较好,但是却出现了不会换电灯的情况。
因此当前的教学必须要注重与社会现实的发展相适应,也只有这样当前的素质教育才能有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