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好奇心
C.学本领
D.活动身体
17.“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这体现了幼儿教育中()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A.健康
B.语言
C.社会
D.科学
1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能力。艺术是()。
A.感受能力
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维能力
19.下列不属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是()。
A.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B.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C.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D.能掌握较好的美术、音乐技能
20.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
A.内心的表现
B.直观的表现
C.艺术性的表现
D.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21.下列哪种不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方法?()
A.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B.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C.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D.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晨间活动时,一个小朋友指着书问我:“陈老师,这个图是教我们折纸的吗?”我一看,原来书页上是一只小青蛙的折纸步骤示意图。于是我肯定地对她说:“是啊,这个图就是教我们折小青蛙呢!…‘我,我要学!”小朋友顿时来了兴趣,而且马上到美工区取来纸折了起来,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也带着好奇心凑过来,我趁机说:“我们一起跟着图示来学,看谁先把这只可爱的小青蛙变出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步骤图示放大,边给他们讲解步骤图示的意思,边示范着折纸,孩子们专心致志地跟着学起来。
问题: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堂音乐课中,教师播放钢琴曲《牧童短笛》,让孩子两两扮演牧童与牛,并让他们自己寻找“笛子”的替代品进行表演。教师在孩子熟悉对话性乐段的基础上让他们听音乐表现乐曲所表现的动作与表情。第一次孩子们的表演仅限于骑在牛背上走,于是我及时地用问题做引导:“牧童非常爱牛,他带牛到河边除了骑着它,还会做什么?哪一段是讲述牛不听话,牧童生气……”第二次,幼儿的表现就丰富了许多:和牛说悄悄话、抚摸牛、围着牛跳舞、吹笛子等……幼儿尽兴地体验到了歌曲的内涵与快乐。
问题:请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蟹”的教学活动中,一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两只螃蟹,孩子们就围在了一起,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它提起来,看着孩子们“乱哄哄”的场面,教师并不干涉,而是以支持、欣赏的态度鼓励他们去捉蟹。在与蟹的直接接触中,孩子们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这是大闸蟹?”“蟹的大脚最厉害了。”“看,它的眼睛在这里!”“他的嘴巴在哪里呢?”幼儿就这样自发生成了研究蟹的愿望。这时,老师在教室的一角提供了图书、VCD、图片、更多的活蟹,很快幼儿与教师一起投入到查找资料的研究活动中去。教师准备开展一次科学教学活动“认识螃蟹”。
教师发现幼儿只注意观察蟹的外形、动态,而没有想到要深入研究蟹的内部结构。正巧,有一天,有个螃蟹死了,教师抓住了这个机会,就问幼儿:“你们想看看蟹肚子里是怎样的吗?”
“想。”幼儿马上围了上来,声音中充满了渴望。当教师剥开蟹时,他们兴奋地边看边议论:“为什么螃蟹不流血呢?”“它有没有血呀?”“这个是鳃,鱼也有的。”在教师的提议下,幼儿开始研究起蟹的内部结构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完全以游戏伙伴身份参与的。
问题:请运用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理论分析上面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