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基宽度由行车道、中间隔离带、路缘带、路肩组成。
6、极限最小曲线半径:随计算行车速度、横向力系数、超高横坡度的大小而定。
7、公路的组成部分: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码头、隧道。
8、高级路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
9、次高级路面有:沥青灌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10、单孔跨径小于5米的,多孔跨径小于8米的叫涵洞。
三、名词解释:
1、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25000辆,为连接特殊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2、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为连接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和通往重要的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
3、交通量:一定时间内(每小时或每昼夜)通过公路某一横断面的往返车辆数,是公路分级和确定公路等级得知要依据。
4、计算行车速度:在气候和交通量正常时,汽车运行只受公路自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状况、附属设施)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和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5、停车视距:从驾驶员发现障碍物、立即采取措施,到汽车沿着行车方向行驶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第二章路面概述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行车对路面的作用力:垂直力、水平力、震动力。
2、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有:水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日光的影响。
3、水是影响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自然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
4、路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少尘性。
5、路面的稳定性分为: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时间稳定性三种。
6、路面垫层按设置目的分为:稳定层、隔离层、防冻层、辅助层。
7、路面按照结构和使用材料(路面的使用品质)分: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低级路面。
8、路面按照行车荷载下的力学性质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
9、路面结构层大致分为:面层、基层、垫层三个部分。
10、柔性路面具体指:沥青路面、碎(砾)石路面、块石路面。
二、判断题:
1、垂直力产生弯沉变形对路面影响最大,作为路面设计主要指标。
2、水平力集中在表层剪切变形,与路面厚度无关,与材料抗剪强度有关。
3、路面再重复荷载的作用下,材料的破坏强度要比一次荷载的破坏强度低许多,路面的疲劳强度低于路面的极限强度。
4、垫层起到平整层作用,即隔离层、隔温层作用。
5、刚性路面指水泥混凝土路面。
6、高速、一二级公路使用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主要有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
三、名词解释:
路面水稳性:路面在水的影响下,保持原有强度的能力。
四、简答题:
1、水对路面的影响:路面积水、表面水膜会降低路面摩阻系数,影响行车速度;路面积雪、结冰会降低路面摩阻系数,危及行车安全;对中低级路面,积水或渗水将直接影响路面、路基的强度,出现泥泞、坑槽、车辙、翻浆等病害,甚至交通中断;由于矿料与水的结合力高于与沥青的结合力,水通过沥青腊进入石料表面,逐步将沥青剥离失去粘结力;水分过少,中低级路面,易产生扬尘、露骨、松散、形成坑槽。
2、温度对路面的影响:高温会使沥青材料呈塑性,沥青路面易发软、泛油;低温会使沥青材料呈脆性,沥青路面易裂纹、裂缝;季冻地区,路面、路基可产生不均匀冻涨、冻裂;入冬前后,负温、水、土的共同作用是土基水分集聚,春融路基产生翻浆导致路面破坏;温度急剧变化,可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差应力过达而破坏。
3、路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强度:路面结构层对行车和在作用下产生抵抗变形的能力,路面结构设计和厚度要合理,不致产生过大变形。稳定性:路面保持强度的能力,稳定性好路面强度变化幅度小。平整度:路面平整行车阻力和震动力就会减少抗滑性:即路面有足够的粗糙性。少尘性。
4、路面的结构层作用和要求: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有足够的抵抗行车水平力、冲击力的强度和水、温稳定性以及平整度、抗滑性。基层:在面层或联结层下,承受荷载的主要层次。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因具有良好的应力传递性能,将应力传递给垫层或土基。垫层:具有良好的水、温稳定性。
5、柔性路面力学特点:在荷载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大,路面结构本身抗弯强度小,荷载作用下产生积累残余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水平弯拉应力。
6、刚性路面力学特点: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结作用,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其他路面材料大的多,故呈加大的刚性。它在荷载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小,它的破坏取决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极限弯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