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三、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
2、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当重复多次以后,这种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有了规律。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就叫“动力定型”。
3、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即身体在量上的变化,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加;大脑重量的增加等。
4、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上的成熟即身体上质的变化,比如大脑记忆、思维、分析功能的不断完善。例如,1岁和15岁时,肾的发育较为显著。
5、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6、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必需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
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将几种营养价值较低或营养价值不同的食物合理搭配、混合使用,使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补偿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使其比例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如“腊八粥”、“素什锦”等。
8、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9、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
10、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11、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称为基础免疫。
12、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重复接种一次,就很容易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
13、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或两者之一有显著减少。
14、儿童期恐惧是一种心理卫生问题。它是指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景产生过分激烈的情感反应;恐惧强烈、持久,影响正常的情绪和生活,特别是到了某个年龄本该不再怕的事,仍表现惧怕。
15、人体在清醒、安静、空腹情况下,于18—25℃环境温度中,维持生命基本活动所需的最低热能称为基础代谢。
16、在人体内可以合成或可由别的氨基酸转化而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并非人体不需要它们)。这类氨基酸约14种。
17、健康筛查与全面体格检查不同,它只进行某个单科的检查。幼儿健康筛查的重点是缺铁性贫血、龋齿、弱视、斜视和肠寄生虫病等。
18、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象鲜嫩的杨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小孩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19、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20、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以及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后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1、“婴儿抚触”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22、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以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固定”。
23、误食含毒的食品,所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的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24、年龄别身高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身高。
25、年龄别体重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体重。
26、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评定的方法。
27、在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按上很多灯泡,给它不同的刺激不同部位的灯泡就闪亮,不断变换刺激,灯泡交替闪亮,就好像镶嵌在皇冠上的珠宝一样,所以叫镶嵌式活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