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2
根据院长业务大查房出现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一些整改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和医院下发的文件的学习。
在全院范围内(特别是临床科室),针对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
2、指导临床科室建立相关的材料和自查评价。
3、制定统一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标准、自查评价记录本(此本已经开始做了)。
4、调整我院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此情况统计近两年的数据进行评价,真正计算出和临床科室的数据,在通过讨论制定我院各科室的指标。
5、临床各科室主任相互之间进行观摩每一个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和病例以及病历的记录等。
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提高短板。
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3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杜绝指征不明用药。
结合临床诊断、检验等生化、影像相关指标,合理选用药物。
2、病程应当详实记录用药情况及用药效果分析。
根据诊断、检查指标,合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应当严格参照我院分级管理目录、制度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执行。
4、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保护品种。
5、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价格偏高的问题,为考虑患者切身经济利益,建议增加普通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品规。
6、抗菌药物35个品种目录上未标注序号,以分级管理形式按抗菌药物所属品种分类,建议细化分类,明确标注品种数。
7、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双十统计连续排名靠前的问题。
建议组织召开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讨论关于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等抗菌药物品规调整问题。
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4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使用前提:凡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必须有明确的感染指征。
2、选用依据:必须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选用。
有条件时,用药前必须确定病原体,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无条件时,应根据传统经验选用相应抗菌谱的抗菌药物。
3、选用原则:一般情况下,应遵“三先三后”的选用原则,即先用“一级”抗菌药物,后用“
二、三级”抗菌药物;先选常用、普通的抗菌药物,后选取不常用、昂贵的抗菌药物;先考虑口服给药,后考虑注射给药。
危重病人除外。
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合理使用的标志: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合理用药的三大特征:安全、有效、经济。
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三级分类管理。